-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车至出口出不得
高速路管理乱象既有短视而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也有只想独占不愿双赢的“零和思维”惯性。搞市场经济,既要算大账,明事理;又要算小账,知盈亏。合作共赢才能共谋发展
假期去江西婺源旅游。车行景婺黄高速公路,看到江岭景区出口标志,便交了过路费下主路。谁知通往景区的高速公路出口竟被封上了。司机掉头问路,被告之,“继续上高速,下一个收费站就有出口了。”
景区近在咫尺,为何要多跑这几十公里?原来婺源景区地处皖赣交界,虽划入江西境内,却要借道安徽。这收费站出口设在江西,安徽觉得没分到一杯羹;设在安徽,江西又觉得被占了便宜,最后只好让游客吃点亏,延长行路距离,两省各收一次费,利益均沾。
在高速公路上善打小算盘的,绝不独此一家。比如贵州盼着打通贵广高速公路“东南飞”,可广西就是按兵不动,反正“我一尺未通,你万丈闲置”。再比如京藏高速,北京、河北、内蒙古,你放行,我限流,他限时,谁也不买谁的账,反正省际交界处堵车既不耽误收费,也不影响乌纱帽。
表面看,条块分割的建管体制是造成高速公路管理乱象的主要原因。尽管国家高速路网是统一规划设计,理应四通八达,但现实中,由于高速公路都是各省自己筹资、分段建设、自行养护的,各省自然会“竭尽所能”划界、设站、收费。在巨大的还贷压力下,怎能让利于邻?
实则不然。高速路管理乱象既有短视而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也有只想独占不愿双赢的“零和思维”惯性。高速收费站过密为何在省内能得以清理,在省界却多的是?高速路治超治堵为何在省内能立竿见影,在省界却乱象一片?高速断头路在省内了了,为何在全国却有6000多公里的省际断头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以邻为壑,不容人家分一杯羹,结果是各地的小算盘打得噼噼啪啪,高速公路网被搞得“疙疙瘩瘩”,物流成本涨势刷刷,区域一体化发展稀里哗啦,最终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风物长宜放眼量,请算算大账,修高速公路到底为啥?
图的是以速度换效率,以小投资换取巨大的外部效应。作为固定资产,高速路不会增值,还需要大量养护来保值,其本身是“赔本买卖”。即便是收费公路,收费也是为了还贷,有利润那也是搂草打兔子。然而,路网通畅不仅可以改善出行环境,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协调,这些外部效应远远超过了高速路投资本身。特别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高速公路从“鱼刺”状升级为“渔网”状,使人流、物流少走回头路、断头路,使跨区域自由流通的成本更低,其投资的乘数效应更加明显。若是为了多收通行费,人为设置梗阻,牺牲通行效率,岂不是因小利失大义,舍本逐末?
当然,搞市场经济,既要算大账,明事理;又要算小账,知盈亏。合作共赢才能共谋发展。在省际高速公路,也应算算明白账,成本合理分摊,收益合理分享。高速公路的建设和收费是如此,其他需要互相合作的项目,无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