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新华网武汉4月1日电 (记者田建军 熊金超王乔)4月1日,在深圳一家工厂打工的邓师傅一大早从深圳乘高铁返回武汉过清明。武广、广深对接后,他从武汉乘坐高铁到深圳最快只需4个多小时,不到高铁开通前最快列车的一半时间,“以后每个月都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一次啦”。
中国首条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武(汉)广(州)高铁,1日正式与广(州)深(圳)高铁连线运营,给沿线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直接将深圳融入了“粤湘鄂4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密切了“珠三角”与华中地区的经济交流与联系,刺激了沿线“高铁游”的升温。
位于“珠三角”的虎门是中国著名的服装产业聚集地,素有“中国服装名镇”之称。在武汉汉正街做服装生意的王先生,经常在武汉、虎门两地来回奔波。
王先生对记者说,武广、广深高铁连通后,新增了虎门站与深圳北站,武汉的服装商到虎门进货只需要4个多小时,比以前节省近10个小时,“一天就能打个来回,不知方便了多少倍!”
湖北旅游局局长张达华说,4月1日起,凡乘坐深圳至武汉或广州至武汉的乘客,均可以凭全程高铁票享受黄鹤楼、三峡大坝、神农架、荆州古城等湖北主要景区一个月的6折优惠;武汉铁路局也对同期旅行社组团乘坐武汉至深圳高铁实行“十免一”优惠措施,即每十人免一人车票。
广铁集团长期从事高铁研究的金一兵教授认为,高铁线路越长,联通越紧密,其运输潜能发挥得越充分,其产生的经济拉动力也就越大。“随着不断走向连线成网,高铁的规模效应将越来越大,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显著,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和突出”。
在武广高铁沿线,近年来随着高铁开行不断加密,步入公交化,不仅将“珠三角”与广大中部地区连成了一片,而且催生了不同层次、大大小小的跨区域“城市圈”和“经济圈”。
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泛鄱阳湖城市圈,在高铁的带动下已经悄悄形成了3个“1小时经济圈”,并开始酝酿形成新的更大规模的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
近年来,随着武广、郑西、沪宁、京沪等高铁先后建成通车,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渐次进入“高铁时代”。到2011年,全国18条高铁线路年运送旅客达4.4亿人次,乘坐高铁已成为中国百姓出行的一种重要选择。
“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正在打破了中国传统经济格局,改写了中国经济版图。”区域经济专家、武汉大学伍新木教授说,除了百姓出行的便利,高铁在时空上也拉近了沿线城市距离,缩短了地区经济半径,使“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与华中等重要经济圈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传统经济圈,吸引和聚集了中国主要的人才、技术、资金、产业等资源,并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范围的经济版图,区域经济特征明显。
从武广高铁到京沪高铁,短短3年间,两条全长均超过1000公里、代表中国高铁技术最高水平的长距离干线高速铁路先后投入运营,汉粤、京沪时空距离由此前的10个多小时分别减为3个和4个多小时,大大加快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华中等重要经济圈的经济交流和融合。
全长1300多公里的京沪高铁,沿线分布着中国三大直辖市、两座省会城市和11座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会聚了中国1/4的人口,GDP占全国的40%,连接了“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
同济大学教授孙章说,京沪高铁覆盖全线24个车站将原本遥不可及的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连成了一体,让更多的生产要素向铁路沿线集中,促进了高铁沿线城市的同城化,有效推动了“4小时经济圈”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