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几个三峡移民正在搬家。(资料图片)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随着湖北十堰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使得丹江口库区18.2万居民都踏上了搬家路。这些居民的生活因此改变轨迹。他们有的离开故土,走向陌生的鄂北岗地;有的就地后靠,推倒老屋,重建家园。那么在建国后,我国经历了哪几次重大的移民工程?移民书写了怎样的历史?
建国后比较大规模的移民工程,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三峡工程。三峡移民持续了18年,在2010年10月结束。在这18年来,重庆、湖北两省市的130多万移民群众搬离了祖祖辈辈居住的故园,在千里之外重新安家,20个区县的上千家工矿企业被淹没、关闭,上百座城镇被拆迁。三峡大移民,决不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引发了巨大社会变迁。
三峡水库库区山高坡陡,人多地少,二三产业不够发达,移民环境容量不足,移民安置难度很大。库区的很多城镇需要重新布局,工矿企业需要重组,农村移民、搬迁企业职工需要重新就业,实际上是库区社会经济系统的重建。然而正是这130万移民的无私奉献。有力支持了三峡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确保了工程各项效益如期实现。
今年5月启动的陕西南部三市移民搬迁工程,比三峡移民涉及人数更多。未来10年,陕西将在陕南秦巴山区和陕北白于山区移民搬迁279.2万人。这次移民工程启动的是为了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陕南地区山区比较多,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发,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威胁到山区群众的生命安全。陕南地区去年曾遭遇“7·18”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导致12人死亡,17人失踪。
陕南移民工程涉及的居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等多种安置方式选择新住宅的建设地,进行集中或分散的建设。(中国之声编辑解朝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