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10亿双袜子换一架飞机”,这或许是关于中国纺织业最深入人心的隐喻。入世十年,从数量增长来看,中国纺织业无疑度过了一个“黄金期”。不过,若从增长的质量来看,含金量到底有多少也许还得打上一个问号。
“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荆棘密布。”回首入世十年,经过全球经济危机的洗礼、贸易摩擦的冲击、成本上升的推动,中国纺织业从“拼成本、拼价格”开始走上转型升级的道路,怀揣着“纺织强国”的梦想。
高增长的纺织业遭遇不景气
纺织行业是入世时被普遍看好的行业,当时很多人认为纺织业将是“最大的赢家”。
2002年,中国入世元年,中国纺织工业总产值、利润、出口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截至2010年底,全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47611.7亿元,与2000年相比较累计增长4.4倍,年均增长18.3%;利润总额约达到2875亿元,比2000年增长8 .7倍,年均增长25.6%。
记者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2001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为15.6%,2009年占到全球出口的31.7%,预计2010年达到33%,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服装出口国。
然而,在“高速增长”“第一大国”这些成绩单的背后,纺织行业却正在经历阵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说,从今年5月份开始,纺织业经营效益下滑。从10月份开始(部分产品从8月份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内需也开始下降。
原料价格波动是出现阵痛的主要原因。作为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料,棉花的价格自去年以来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行情,棉价最高攀升至每吨3万元,现在则跌至每吨19000多元。纺织企业由此陷入困境,今年被认为是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为困难的年景。
有分析称,从成本占收入的比重来看,纺织业成本负担十年来变化不大。2001年入世之初,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88%,到2010年,这个比重为87.79%。但企业成本风险控制能力没有得到整体的、大幅度的提升,成为纺织行业面临的“老问题”。
另外,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充满变数,加剧了纺织业增长的不确定性。由于对行业未来发展和出口前景信心不足,一些企业不得不压缩服装贸易业务量或转到其他行业。
其实,早在2008年,类似的情景就曾经上演。当时纺织行业出现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纺织品的出口需求大幅缩水,江浙纺织企业的开工率在当年10月底最低的时候只有四成多。
“这些年纺织行业经历了很多次市场波动,市场经济中起起伏伏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一出现风险就停产不干了。”山东一家大型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企业要有套汇保值等应对风险的措施,以相对减少损失,而不能等着“挨饿”。
事实上,面对市场波动,高增长的纺织行业“大而不强”的特征便显露出来。据工信部提供给《经济参考报》的材料,纺织行业在经历近十年快速增长的同时,积累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由于纺织行业规模大,集中度低,中小企业居多,相互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