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中国网北京12月8日讯 此间发布的2011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指出,2003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期。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研讨会暨2011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首发式于12月8日在京举办。蓝皮书通过对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情况进行普遍调查和典型调查,系统研究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创新,深入分析了各地在城乡协调、统筹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并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对策建议。
蓝皮书认为,城镇化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城镇化也是世界各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消除城乡体制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我国的国情、城镇化发展过程及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城镇化道路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也不同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回顾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呈现起步晚、波动大、复苏慢、推进快等鲜明特点。
蓝皮书在总结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在基础上,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城乡分离的城镇化起步阶段(1949~1957年)、城乡对立的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城乡关系僵化的停滞阶段(1966~1977年)、城乡关系松动的复苏阶段(1978~1992年)、城乡关系改善的稳步增长期(1993~2002年)和城乡矛盾显现的高速发展期(2003年至今)。
蓝皮书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与乡在资源、投入、能源、产业布局等方面存在较大竞争,城乡矛盾也随之而生,主要体现在城乡收入、城乡教育、城乡医疗、城乡就业以及城乡的消费和政府的公共投入等多方面的差别。但是,这一时期正是城镇化发展的高速时期,是城市发展的吸纳期。到2007年,我国设市城市数量为655个,建制镇达到20000多个,城镇人口由2003年的52376万增长到2007年的59379万,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已达1.2亿人,城镇化率也由40.53%上升到44.94%,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0.9个百分点,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城镇化率49.62%,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局面。
总之,虽然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但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并且这种态势还将会保持一段较长时间,因此,应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健全并完善经济发展的各项体制机制,科学理顺城乡关系,保障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