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各地试点,现在怎样了?
尽管全国公车改革进展不大,但是很多地方都在试点公车改革,其中也不乏成功范例。例如“杭州车改”,两年前,所有局级领导干部全都取消专车,自行解决出行问题,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补贴金额从300元到2600元不等。据当地统计,车改后,公车费用已经连续三年减少财政支出30%以上。
广东惠州近日启动的公安政法单位车改也颇受网民热捧,具体做法是:压缩机关车辆,配强基层车辆,取消干部专车和非警务用车,按职级不同每人每月发放500元至2800元不等的公务交通费。经测算和论证,车改完成后市局机关警用车保有量将裁减59%。
“惠州作为地级市整体推进公安系统车改,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叶青说,杭州十惠州的模式最为理想,不过两地方的补贴额度都还有下降空间。
“改革就是为了更公平,公车都取消了,补贴也应该取消三六九等之分,不要因此加剧分配不公。”郑学定的观点有很多网民支持,这也是上述成功范例仍会遭受“变向补贴”质疑的原因。
在叶青看来,货币化模式是各地车改的大方向。不过全国各地差异很大,到底补贴多少钱合适,应该由中央出台统一的指导意见。
今年两会上,叶青提出自己设计的补贴方案:以各地公务员的地区补贴的20%到30%计算。“如果按照这个方案实行,节约的应该是很大的数字。”叶青说。
“车改”新政,作用有多大?
有媒体报道,全国超编配车率已经超过50%。面对公车泛滥的严重局面,该如何适用改革新政?
记者注意到,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超编制、超标准配备的公务用车,违反规定接受的捐赠车辆或者配备的越野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的公务用车,由本级政府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收回和处理。
“法条已赋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各个部委超标车辆的没收权,能否严格执法,就要看机关事务管理局能不能挺过人情关。”叶青说。
怎样区分车辆公用还是私用,如何监管公车私用,怎样处罚,是网民最为关心的。
悬挂“公务车”标志,或在车内安装GPS,是叶青和郑学定代表都看好的形式。不仅方便群众参与监督,而且对开公车办私事的情况能有效监控。
“如果实施社会化改革,监管就相对容易得多。单位去租车时需要登记,自然就进入了监控程度。”对于管理条例的出台,叶青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其中涉及公车改革内容只有一句话。“这还很不够。还需要一份公车改革指导意见。”叶青说,不管怎样,两个规定明确了公务用车实施社会化改革的方向,这意味着公车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破冰有望。
然而,郑学定没有这么乐观。所谓社会化改革,就是取消单位配车,实行公车租赁。这也是他多年呼吁的车改模式。但是,管理条例中使用的是“推进”字眼,“五年也是推进,十年也是推进。如果写成‘应该’,或是‘限期完成车改’才有力度。”郑学定说,这次出台的新政,态度还是不够坚决。
按照郑学定的设想,公车改革,应该首先确定全国公车改革分步实施以及全部到位的时间表。其次,按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分步推行。第三,确定公车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数字上加以限定。最后,对于尚不能推行公车改革的地方,要明确规定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方便市民参与监督。
“对于车改新政,尽管褒贬不一,但没有必要等到没有缺陷的制度出台之后再实施改革。”叶青说,很多人把执行的难度拿来反对公车改革制度本身,这其实是很大的失误。公车改革是一回事,车改执行是另一回事。如果因为执行起来有难度就不进行车改,就错了。公车改革的方案不可能一劳永逸。拿可操作性来说,人们已经习惯性地认为,公车私用一下没什么大不了,又没有接触钱,也不好处罚。但是管理条例实施后就不同了,如果拿着公车补贴又去违规用车,就属于经济问题,是腐败,就可以据此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