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各地出台措施
沈玉芳认为,长三角及华北平原出现地面沉降,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地下水开采。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流动人口进城。城市规模随之扩大,对工农业用水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沈玉芳介绍说,“比如华北平原,其重工业基地及灌溉农业基地需要大量用水,而华北地区目前的地表水人均供给仅每年335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这就令其将手伸向了地下。”多位从事地质研究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证实,地下水水位的下降,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不合理的地方还有华北地区建设了很多大型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球场一直被人称作‘抽水机’,一个标准18洞的球场,平均每天耗水至少2000立方米。”宋颂兴补充道。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上海等长三角城市身上。”沈玉芳说,“其实当年上海市也制定了相关市政计划,如限制地下水开采及人工回灌地下水来应对这一事态发展。”据了解,上海还修建了最先进的防洪堤坝,建立地面下沉及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并正在建设地面沉降自动化预警预报系统工程。
上海地质学会地质灾害评审部主任刘守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966年至1972年,因为回灌及地下水开采量下降,上海不仅没有沉,反而略有上升,上升的幅度是每年3.2毫米。
据了解,各地在近十年内,也都出台治理措施,限制地下水开采量。长三角地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宁波等地,还纷纷建立了沉降观测网。
需统一立法监管
不过,以上这些只是针对地下水开采过量的治标之策。
“有监测和控制当然是件好事,但是具体做得怎么样却是另一回事。”据沈玉芳分析,由于上海城区的不断扩大,人口已大量迁移至郊区。郊区自发打井开采地下水,使得之前卓有成效的地下水限采措施大打折扣。“而且地下水具有流动性,光一个地方采取行动,也只是暂时解决问题而已。随着人口流动,其他地方地下水开采量加大,就导致这个地方灌下去的水全跑到其他地方去了。”他认为,跨区域的地下水保护,还需要跨区域的地方政府统一协调,共同谋划。
“今年11月,国土资源部、水利部联合开展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大家注意到需要建立统一的监测工程。”不过,宋颂兴也向记者指出,长三角缺水,其本质是结构性缺水,“地表水污染严重,人们才取用地下水。如果不解决地表水的污染问题,大家还是会偷偷地盗采地下水,加大政府部门的监控难度。而且地表水有污染,回灌导致地下水也受污染怎么办?”至于华北地区,他认为不解决好用水效率问题,解决地面沉降无异于纸上谈兵。
宋颂兴认为,地面沉陷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政府部门对公共资源的管理问题。“要立法,也要监管。”他认为,除了统一监测地下水以外,国家还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水资源作为公共资源,国家相关机构应理顺其职责,通过审批等手段设立准入机制,并令其支付开采、使用及污染的成本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