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改革重心将向行政管理体制转移

2011年11月15日16:2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汪玉凯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体制机制 审批事项 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 基础性作用 微观经济 经济社会发展

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所在。

■本报记者 胡亮 ■ 杨菁

国务院14日召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

2001年10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批转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通过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国务院分五批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各地区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总数的一半以上。

在会议上,温家宝指出,包括行政审批制度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审批设定管理不严,监督机制还不健全。

“行政体制改革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执法行为,它的审批和许可是执法的基础。如果政府的审批事项过多,审批面过宽,审批事项不规范,肯定对社会经济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汪玉凯告诉记者,从1998年开始,全国许多地方开始探索审批制度改革,这些年来做了很多调整。

汪玉凯进一步指出了我国行政审批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行政审批事项过多、过宽,审批程序不规范。由于审批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比较大,助长了公权力的滥用,助长了权钱交易。

二是审批事项过多、过滥,无形中提高了市场准入的门槛,削弱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过多的行政权介入到市场中。

要把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让位给市场,就得通过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行政许可来实现。

三是过多、过量审批干预了微观经济活动,企业的自由权很少。大量审批致使政府过多介入到微观经济活动中,这与过去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背离的。

汪玉凯说,与人们的期待相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仍然不够深入,一些本该清理的审批项目仍被政府揽在手中,取消的部分审批项目存在避重就轻现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所在,这就意味着改革的重心将由经济体制转移到行政管理体制。”汪玉凯表示,我们现在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与政府有关。改革进入战略转折期,政府自身的改革也前所未有地被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