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
你要问我看到这样一个消息是该笑还是该哭?理论上作为一个还敢号称自己是一个读书人的人,我应该哭,但是我不哭,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是事再哭没有用,即便我哭得悲伤逆流成河了,但是市场不相信眼泪。网上照样低价去卖书,在没有规则这样一种情况下它去烧钱,要去上市,他可以低价的倾销,你拦不住他。那么同时很多网友别看在这样的实体书店倒了过后,然后在那儿发出一声叹息真不该倒啊,但是一转眼大部分又去网上买书去了,所以哭有什么用呢?
第二个是我不能哭,我哭没有用,你哭他哭,很多读书人哭可能都没有用。如果我们各个城市的市长,还有一些企业家们,如果真打算面对这种情况想哭了,这可能还有转机,还有戏。
第三个不能哭的原因,那么作为光合作用来说也许也有他自身经营方面的一些问题,否则不还是有很多民营书店经营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吗?
我说这些先到这儿,我们听听在北京还是相当有人脉,而且有口碑的三联韬奋图书中心背后的三联副总采访编辑接受采访的时候他会说什么。
(电话采访)
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副总编辑翟德芳:
它问题主要还是资金链断了,就是说周转不灵,当然有内部经营的问题,比方说扩张的太冒了、太大了,内部图书的选择、定位没有坚持,这肯定是有内部的原因。
但是我想主要还是跟这个大的环境,电子商务对于传统书店的生存空间挤压是相当厉害的,整个实体书店销售的下滑,跟这个还是有很大关系。
第三个原因,我想就是说目前对于实体书店来说,比方说房租,各种负担还是太高了。对于经营图书这样的一个小的微型企业,整个在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的这种上涨,对于它的生存也是很要命的事情,所以一边是费用的上升,一边是销售的下跌,很多书店就坚持不下去了,就只好关掉了。
白岩松:
那读书人面对这样一种局面自然也会发出很多感慨,比如潘采夫就认为,“我反对把光合作用的倒掉变成一种畅销书店的大合唱,光合作用这个案例不具有普遍性,它倒闭的原因其实别不是因为做了书店,而是因为它远离了做书店,走了一条拼命把书店做大,最终把自己搞上市的‘中国式道路’。对书店来说,真的是大未必佳。”其实在他的这段话里也有一个读书人某种理想主义在里头,他不愿意接受一种现实,可能吧。
另一位黎鱼鱼说,“网上叹息‘光合作用’的倒闭声音一边倒地认为传统书店的命运是不可逆转的,但还是有很多人在网上购书,在网上淘书,言行不一的态度让‘光合作用’倒闭变成了一场网上毫无意义的闹剧,鼠标不可能挽救传统书店的命运。”在这儿我不想谴责一边叹息,一边去网上购书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的利益,这没招儿,黎鱼鱼的看法可能跟我也差不多,“用脚投票需要人们走进传统书店里去触摸纸张并把喜欢的书带回家——前提是传统书店要有让人们逗留的意愿绝不是准备一备咖啡那么简单。”
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回顾一下这实体书店接连倒闭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可不是一家两家的事了。
(播放短片)
解说:
光合作用门店关闭,一条新闻几多惋惜,而这样的心虚似曾相识。
字幕提示:
席殊书屋关闭
思考乐书关闭
风入松茶座关闭
解说:
风入松书店位于北大南门外的地下室,1995年他写着“人,诗意,栖居”的口号迅速成为北京最著名的人文书店之一。然而今年6月2日,书店楼梯口处贴有一张检修通知,暂停营业已余一个多月,丝毫没有重新开张的迹象,外界都在传言,知识沃土象征的风入松倒闭了。
字幕提示:2011年7月30日
北京风入松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彬:
我们现在正在找地方,风入松还是要继续做的及。民营书店确实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摆脱它怎么办呢?面对经营者来说,可能是寻找适合它能够生存下来的地方。
解说:
时至今日,风入松新址在哪儿,何时开业依旧未知,只剩空无一书的地下室。
王洪彬:
民营书业现在大家都面临着经营艰难的这么一个局面,我们也不例外。
解说:
作为民营书店的象征之一,它的困境也是充满了典型意义。距离风入松不远就是北京中关村的第三极书局,2006年中开始营业,试图打造全国最大的民营书店,但最终却只维持了三年半,2010年1月20日宣布停止营业,留下7800万的债务。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魏玉山:
实体书店的进货价格能在六折、七折,如果以四折、五折来销售的话,低于进货成本那么肯定是亏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