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三.问题与建议
1.利润率陷入长期下降趋势
从1999年以来钢铁行业的毛利率变化情况看,总体呈现逐步走低态势。1999-2003年大体维持在15%(炼钢)和12%(轧钢)以上,且炼钢毛利率高于轧钢毛利率,2005-2007年大体维持在9%-12%之间,炼钢与轧钢毛利率基本相当,2009年以来炼钢和轧钢毛利率进一步分别下降到3%-6%和6%-8%,且炼钢毛利率下降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原燃料成本的大幅上涨所致。从历史趋势来看,钢价虽然目前处于较高的水平,但行业毛利率却呈阶梯状下降趋势,成本增长造成的利润率降低对于行业的长期成长非常不利。
1999年-2011年炼钢及轧钢行业毛利率
从长期成本运行趋势看,吨钢生产成本呈反复攀升趋势。目前吨钢成本相对于1999年上升了40%左右,目前仍处于2009年以来的新一轮成本上升周期当中。
1999年以来吨钢成本变化情况(元/吨粗钢)
从短期成本趋势看,钢铁生产成本高企趋势未见改观。6月份,我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5%,环比上涨0.2%;燃料动力类价格同比上涨12.0%,较上月提高了0.3个百分点;6月末,进口铁矿石、国产铁精矿、炼焦煤和冶金焦价格与上月基本持平,废钢价格继续上涨,在钢价回落的情况下,原燃材料价格仍然保持高位运行趋势。
2.严格控制产能扩张
1-6月份,我国粗钢日产水平处于历史高位,其中4、5、6月份单日产量数次刷新历史新高,给钢材市场带来进一步的销售压力。展望下半年经济形势,宏观经济调控任务仍然十分严峻,总体经济、工业生产继续回落将不可避免。
具体到钢铁行业,下半年市场需求主要有保障房、高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三大领域支撑,因此,市场供需矛盾相比去年同期将明显减轻,这在客观上有利于钢铁行业的稳步健康发展,由于以上需求的增加属于中短期因素,从长期发展来看,当前钢铁行业的首要任务仍是控制产能和防止库存积压,加快结构调整和行业整合,因此,钢铁企业应坚持按需组织生产,保持国内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和钢材价格的平稳运行。
3.继续推动行业整合
今年以来,我国炼钢企业数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减少,6月份炼钢企业为290家,比去年年底减少近60家,说明钢铁行业整合进入到成熟期和加速期,企业整合中面临的问题在得到逐步解决和努力探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两点:一是加强调研,防止小规模企业通过名义上的联合绕过国家产业政策,真正实现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二是继续推进行业兼并重组,使行业集中度向国际标准看齐,达到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行业总体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谈判能力。
4.节能减排政策执行力度不放松
从行业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情况来看,2009年以来由于产业政策执行力度加大(节能减排成为地方约束性指标),无论在吨钢能耗、污染排放方面,还是淘汰落后产能方面,钢铁行业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这说明,政策能够严格有效的执行是节能减排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下一步仍应继续严格执行相关产业政策,使之制度化和惯例化。
2005年以来炼钢行业节能减排进展
指标名称 |
吨钢能耗(千克标煤) |
吨钢耗水(吨) |
总二氧化硫排放(万吨) |
淘汰落后产能:炼铁(万吨) |
淘汰落后产能:炼钢(万吨) |
639.26 |
6.74 |
|
|
|
|
2007 |
624.43 |
5.64 |
|
|
|
2008 |
630.11 |
5.05 |
76.90 |
|
|
2009 |
619.40 |
4.40 |
73.13 |
2,113.00 |
1,691.00 |
2010 |
604.60 |
|
66.70 |
3,524.00 |
876.00 |
“盈利水平低、低端产品多、生产分散”已经成为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首要发展瓶颈,在下一步的政策调控中,需要针对这些痼疾,从技术引进、项目安排、总体规划方面,推动我国钢铁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解决困扰行业发展的长期难题。技术方面,着手出台和完善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鼓励政策,推动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推动产业升级;项目安排方面,出台相应的融资政策,规定贷款只能用于结构调整、新品研发、节能减排等项目建设;总体规划方面,在坚持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的原则基础上,打造精品钢铁基地,把好技术关,推进钢铁产业向精深加工和产业链高端发展。
6.加快技术进步,改善进出口结构
提升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依赖技术进步改善进出口结构。第一,通过产品升级换代,可以减少一些我国目前不能生产的特种钢材的进口;第二,通过高新钢材产品开发,可以有效扩大高新钢材产品的出口,解决国内市场的供求矛盾;第三,通过技术进步改造,可以实现对常规产能的替代,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对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二是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鼓励自主创新;三是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共享技术和建立联合科研机构,以市场换技术。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