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CPI数据为何和我的感受不同?”“居民收入和支出是怎么算的?”“为什么GDP全国数据和地方数据老打架呢?”……9月20日上午,在国家统计局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统计开放日”上,人民微博的热心网友、媒体记者将问题一一抛出,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则率领各路统计人马一一解答。
“CPI到底如何出炉的?那些价格是从哪儿得来的?”
全国4000名采价员在近5万个采价点上对600至1000种规格品进行价格调查
9月20日上午,第二届“中国统计开放日”上,有人提问: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物价水平一路上涨,CPI也成了百姓热议的关键词。为啥CPI数据和我的感受不一样呢?到底这CPI是怎么来的呢?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按用途划分为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在这个分类下,根据居民消费习惯和支出构成,选取600至1000种规格品作为经常性调查项目。这些规格品的价格都有物价调查员进行采集,采价工作就是生产CPI的基础工作。
在开放日活动中,来自江苏宿迁的采价员庄胜云介绍,对于食品等波动性较强的商品,她每5天采集一次,对于电器等产品则是10天采价一次。
“从1998年开始,除了生孩子耽误了一个月的工作外,我从没请过假。”为保证源头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庄胜云必须按照统一规范的“三定原则”即“定人、定点、定时”开展价格调查工作。简单说就是同一采价员在同一调查点,固定调查相同的商品项目,而且采价的具体时间要保证价格同“时”可比。“我们采集的价格都是实际成交价,如果中途换人,别人会影响价格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据马建堂介绍,像庄胜云这样的采价员在全国范围内共有4000名,他们常年奔波在近5万个采价点。“中国统计数据的清澈是基层记账员、采集员一点一滴浇灌而来的。”
此外,来自北京的基层价格统计工作者王葳蕤则现场展示了“电子采价器”。这种外观貌似手机的采价器,可以实地采价,实时传输。借助这种信息化手段,价格数据可以从基层采价员直接上报至国家统计局,不仅提升了数据的调查质量,也提高了调查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