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碳排放交易所,通俗点说,就是企业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将一些自身无法用完的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进行买卖,从而对企业产生约束,达到环保的目的。2008年9月,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机构。
被指无米下锅 回应:不完全符合事实
作为我国的减排事业的一个里程碑——碳排放交易所现在进行的似乎并不顺利,有人质疑,北京、天津、上海三大交易所成立至今,没有一桩交易完成,前景堪忧。对此,记者对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求证。
对于三年“无米下锅”的质疑,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王靖首先表示,这不完全符合事实:
王靖:他这句话说的就不准,知道吗?在国家的低于配额的碳交易体系建立之前,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自愿碳交易的探索。
买家大多只是为了企业形象而进行购买
据天津交易所副总经理穆玲玲介绍,现在市场上的碳排放应该分为两种,一种叫“配额碳交易”,这个就是目前市场质疑中所提到的下锅的“米”,的确,它指的是各企业持有国家颁发的排放指标标准进行交易,有的企业所用指标有剩余就可以卖给其他企业,避免污染,也称“碳中和”,这是世界通行的,但我国现在尚未实行;另一种则是自愿碳交易,这是企业双方从环境发展角度出发的义务行为,目前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自愿碳排放交易,这样等到国家政策一旦推出,就能顺利进行配额交易:
穆玲玲:就像济丰这样,它是2009年达成了适用的是ISO14064的标准做的,这是我们中国第一笔的比较规范的,这是企业的碳中和,就是企业对自己的碳排放进行中和,还有一种是会议碳中和,去年的时候我们还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来搞了家庭减碳活动。
从2008年9月成立至今,经过天津交易所协调开发并成功批准的此类项目共4个,合计年减排量713360吨。但实际上,那种只有2万1千多吨的碳排放交易并不在少数,再加上国家对企业的碳排放指标还未明确提出,因而买家大多只是为了企业形象而进行购买。
济丰包装(上海)公司副总经理王蓓:已经第三年了,我们从09年就开始做碳减排的项目,当初我们集团决定做这个事情因为我们觉得是做一个对的事情吧,因为这么多年我们都是自己去投入去做环保和维系这种碳交易的方式,如果可以用市场机制去做,觉得是一种尝试吧。
企业为形象而付出的购买力当然非常有限,因此,王靖坦诚,国内像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这样的交易所虽然近些年大有跟风出现的势头,但大多处于亏损状态。
王靖:自己的事业前景一片光明
由于国家政策还未推出,普遍意义上的碳交易——配额碳交易也还未真正实行,这样,正式的能获世界认可的碳排放交易所还也就没有真正出现,那么,未来碳排放交易又将何去何从?
中国的环境交易所大多是在各地产权交易所基础上组建的,产权交易所从事的是非标准化的交易业务,而碳交易却是标准化的交易业务。在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王靖看来,二者并不矛盾:
王靖:交易所现在都没有,找到一个相对类似的,从无到有,开始借助产权也正常,因为你只要再产生你新的交易平台、新的交易规则,跟原来他那套没关系,你也不用他那套来交易,没有什么矛盾。
在王靖眼中,自己从事的事业前景一片光明:
王靖:因为国家都时间表都已经确定:基于配额的交易正是今年国家选了六个省市做试点,2012年达到条件,2013年整个要开始试点,一旦交易,因为中国的总量最大,中国要交易起来这个量,人都预期在世界上碳交易的量,会超过原油期货交易所,所以它前景非常乐观。
评:未来几年更有可能实行的是碳减税
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徐华清却指出,虽然国家已经将碳排放交易纳入十二五规划,但距离真正在国家层面铺开可能不会那么容易:
徐华清:因为这个铺开的前提条件是我们国内要在十二五,在十三五,甚至在十三五末要有一个相应的总量控制目标,但是我们现在目前还是单位GDP排放的强度的目标,所以我觉得可能要在十二五末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可能性还不大,比较乐观的应该还是在2025年左右。
资深财经评论员易鹏认为,比起实行配额碳排放,在中国未来几年更有可能实行的是碳减税。
易鹏:目前中国政府是不认配额的,所以你在内部使用配额难度非常大。第二个,配额包括计量的方式,包括分段的机制,这里面都牵涉最大的利益博弈,所以它是非常艰难的,但是碳税可以根据企业能源消耗量折算为碳排放量,其实是说你碳排放越多,你这个企业要造成更多的成本,从而促进企业能够节能减排,少排碳。
碳排放交易
简单来讲《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但是目前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和《马拉喀什协议》的承诺 ,远不能满足根据人均碳排放权分配原则所应承担的义务。
碳排放交易所
目前,中国已有3家主要的碳排放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尚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限控义务的情况下,这些碳排放交易所希望推动自愿减排。实际上,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前述三家交易所均做起了自愿减排的单子。其中,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更是借助世博会召开之机,推出“世博自愿减排”活动。
(记者张棉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