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外资改变中国土生土长造林模式

2011年07月14日15:2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造林方式 造林模式 造林项目 外资项目 造林绿化 造林技术 引进外资 引进资金 十二五 话语权

新华网兰州7月14日电 (记者 连振祥)中国西北的甘肃省,今年下半年将再引进3个国外资金造林项目,这将使这个生态脆弱的内陆省份引进的外资林业项目数量达到38个,而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25年。

不仅仅是甘肃省,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引进外资植树造林,使外资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部分。外资在林业项目上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也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土生土长”的造林模式。

甘肃林业引进外资,始于1985年。“截至目前,甘肃林业系统已引进外资项目35个,引进资金11.6亿元。”甘肃省林业厅厅长高清和说。

这些项目涉及世行、亚行、日本小渊基金、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实施范围包括甘肃的50个县(区),内容涉及生态造林、天然林保护、大熊猫保护、土地退化防治、机构能力建设、生态扶贫、灾后植被恢复等15个方面。

“外资目前在甘肃共完成人工造林100余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甘肃省林业厅外事合作处处长连雪斌说。

长期以来,中国的植树造林更多是以义务形式完成,逐步形成了政府花钱买苗木、群众集体植树、林场职工管护的造林方式。外资在中国造林,无论从决策还是管理上,彻底打破了这种粗放运行模式。

在甘肃的林业外资项目中,实施较早的是中德财政合作天水生态造林项目。这是一个以动员农村贫困农民参与植树造林为主的发展型项目,开始于2004年,德国政府赠款766.9万欧元。与传统造林自上而下不同,这个项目的决策“自下而上”,注重中国农民“话语权”。

天水市甘谷县礼辛镇柏林梁和秦州区皂郊镇老湾里村,是这个项目实施的两个示范点。村民告诉记者,项目刚启动时,村民都抱着怀疑的态度,不愿上山承包荒山造林。

连雪斌介绍,项目人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将宣传动员、林地确权发证、签订造林合同、合理解决放牧问题、及时足额发放劳务费等作为工作重点,把项目决策过程和结果置于公开监督之下,打消了农民群众的疑虑,使两村农户的参与比例达到100%。

一些村民反映,一边种树一边领取劳务费,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记者获悉,这个项目已经为15380户农户发放劳务费1741万元,平均每户1132元,成为农民减贫增收的好帮手。

不仅如此,外资林业项目的实施,还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乡村的民主管理。

记者了解到,世行贷款在甘肃的造林项目,采用参与式社区林业评估方法,项目工作人员与农户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有问题直接和群众进行讨论。以农户为主体的民主管理,使农民看到了话语权的重要性。

除了决策的民主性以外,这些外资林业项目在管理上资金实行报账制、造林育苗采用合同制、设备采购实行招标制,使项目资金的来源、使用和去向都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到账面上,做到了全过程监管。

为适应外资的管理模式,林业部门改变了过去那种事先布置任务、事后检查结果的管理方式。连雪斌说,通过制定项目管理、财务管理、造林技术、设备管理等制度,用国际标准管人、管财、管物。

中国利用外资造林始于上世纪80年代。除了政府间的合作外,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先后与中国政府合作。25年来,仅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就先后实施了“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恢复项目”等6个大型项目,总投资超过120亿元,总计新造人工林和抚育间伐的中幼龄林面积达425万公顷。

这使外资造林成为中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结束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当年中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外资国际化的林业项目管理理念、程序和模式,也已经运用在中国的其他造林活动中。甘肃省林业厅副厅长樊辉说,甘肃目前已经在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广泛推广了这些经验。

“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将继续有计划地利用国外资金。今年5月份,中国国家林业局编制了《全国林业“十二五”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的审议会上,北京林业大学宋维明教授等认为,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加快中国林业发展、促进林业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今年6月份,中国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这个纲要确定,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要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达到2.23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

宋维明等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林业要适度增加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规模,拓宽贷款领域,突出林业贷款项目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断创新中国林业利用外资项目的管理模式。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