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出去的快乐”
国人海外继续热捧学位房
在国内,好学校附近的学位房总是被炒出天价,再破烂的房子,也会因为可以落户入学山鸡变凤凰。而当中国人移民到国外时,也将这样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拥有好学校的居住片区往往也会有很好的环境和交通,因此新移民削尖脑袋也想住在这样的片区并不让人难理解。而且,好学区的住房也非常保值。
所谓学区房,主要是指区域内有好的公立高中,另外还包括拥有好的公立或者私立大学。以美国为例,所有居住区都有相应的学区划分,学校的名声不仅决定学区的好快,也决定了学区所在地房价的高低。同样的房子,如果属于好与差的两个学区,价格甚至可能差一倍。这一点和国内的学位房的状况也十分相似。
以洛杉矶的圣马力诺学区为例,该学区洛杉矶地区排名第一,加州排名第三,在洛杉矶整体房价跌幅达40%之时,该学区的房价跌幅仅为16.7%,近期到新推出的房屋参观的基本都是来自中国内地的新移民。其实,目前国内移民前往美加澳这样的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家庭都因为孩子的教育。
据了解,在美国18岁以下获得绿卡的孩子,就能免费就读美国任何一所公立中小学校,每年只需交纳很少的书本费。上大学则可申请到各种类型的学生贷款以及奖学金。甚至在毕业后也可获得相关部门免费帮忙找工作或者免费进行技能培训。
如果一家人都拿到美加澳等发达国家的永久居留权(俗称绿卡),更可获得免费医疗、退休保障等福利。相对来说,移民发达国家,的确不必为读不起书、看不起病这些问题发愁,基本生活所需相当有保障。
除了考虑子女的教育外,对成年人来说,持有美加澳等发达国家的绿卡(加拿大称为枫叶卡),也等于获得较有保障的医疗及退休方面的福利。
“出去的羁绊”
外汇管制严成
海外置业障碍
在出行采访之前,似乎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当地政府对中国人置业海外是否有限制方面,却没想到本国对居民海外购房有何限制。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中国的外汇管制相当严格,每人每年只能凭身份证购汇5万美元。除非有来自海外的外汇赠予,否则中国公民几乎不可能拥有投资、投资移民和生活所需要的足够外汇。
那投资国外如何解决自身的资金问题?中国逐步放开外汇管制有何市场影响呢?
记者曾向某移民公司资深置业顾问了解在中国外汇管制的情况下,投资客如何买房的问题,但似乎这是一个敏感的“灰色地带”,不少人对此都讳莫如深。经过对多位资深置业顾问的询问和求证,记者总结出解决资金出路的几大“曲线”途径。
其中,最常见也是最合理的是通过家庭解决资金额度问题。众所周知,移民通常情况下都是举家迁移。家庭的人口至少包括三代人,如果用一个家庭最少的人口数6个人计算,总的资金额度为30万美元。30万美元对于一套并不十分奢华的海外房产而言,是肯定足够付首期的,剩下的就可以找当地的银行贷款了。
而第二种方式也比较常见,通过代理公司或者自己在海外的公司解决换汇问题。比如说购房者在香港注册有公司,把多个相关人士的外汇全部存入香港公司户头,再由该户头一次性转入外国账户中。
至于第三种,恐怕也是采访对象讳莫如深的原因,但现在似乎也是公开秘密——通过地下钱庄来转汇、换汇。
不过,这种状况会在可预见的将来得到改观。据多家媒体报道,上海已经将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方案上报国务院,目前仍在征求意见汇总阶段。中国放开个人境外直投、逐步放松外汇管制似乎是可预见的未来,上海和温州也最有可能成为最先开放的两个城市。
“出去的烦恼”
“中国购买”愈演愈烈
地产商开心本地人着急
中国人海外置业的风气因CPI走高与国内限购令的实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仅在最近两个月内,中国人在伦敦买房的投资就高达1.2亿英镑(12.7亿元人民币)。在伦敦的金融区金丝雀码头,三分之一的新售房屋被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买家买走。2010年伦敦一成新房被中国人买走。据英国一位从事高端住宅买卖的物业经纪介绍,5年前他手头上的客人95%是工作在伦敦的企业高管,如今75%是中国投资者。国外媒体慨叹,“中国制造”找了个兄弟,叫做“中国购买”。
“中国人涌入伦敦置业”成为英美各大报章的醒目标题,华人置业加美澳也引发当地关于这一现象的对立态度。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人士对中国人的涌入非常欢迎。加拿大温哥华地产开发商Susie Goodall表示:“中国买家是最理想的顾客,他们购买欲望很强烈,很快作出决定。我喜欢跟他们做生意”。
为了迎接如潮水般涌入的华人买家,她还特别请了一个公司帮她做公司中文网页,对每一个住宅项目都加注中文解释。去年,她未能挤进在上海举行的海外房产展,今年9月的房产展她已提前报名,争取成为“第一个在上海设摊的加拿大开发商”。 不过加拿大本地人却对此怨声载道,由于中国人的投资,导致房价猛涨,很多本地人置业时间不断推迟。温哥华前市议员皮特·兰德尔提议,“应效仿中国的限购令,限制外国人投资住宅物业”。
中国人抢购房产
推升当地房价
不仅在伦敦和温哥华,欧美许多大城市都出现了中国人抢购房产、推高当地房价的现象。这是房地产商乐见的场景,但对于当地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并非是好事。当地媒体指责华人抢购房产,因为传统的欧美家庭购房的开支一般不超过税后收入的三分之一,现在的房价疯涨令他们买不起房子,不得不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英国一些行业组织警告说,中国买家在高端市场的大手笔会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产生自上而下的拉动作用,结果是,当地的中低端购房者难以承受上涨的房价,被迫出局。
如何对待“中国购买”
成艰难的“政治选择”
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去年5月上台,已率先对有意移民当地的海外人士及留学生贷款购房作出限制,以往购房贷款可达到95%甚至更多,如今银行最高贷出85%,且海外人士一旦移民不成功,必须出售房屋。
香港最近再度收紧楼市调控的节奏,对主要收入非香港当地的按揭申请人提高一成首付成数。香港地产人士表示,因内地人在香港疯狂买楼,银行对楼市风险作出预判,提高所有置业者的首付成数,香港上班族、置换型买家也连带受罪。有评论员表示,中国买家海外置业,影响由近及远,已开始输出楼市宏观调控,香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据移民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如何对待中国移民以及中国资本涌入的问题已经成为外国一个艰难的“政治选择”,移民政策与限制海外购房者的议题也成为当地换届改选中争锋相对的热点。研究人士表示,由于国内限购、投资渠道偏窄且碰上猛于虎的通胀,国内无处可去的众多资金随海外置业而外流,这是必然的选择。国外媒体则分析认为,由于国内楼市连年高增长,富人担心楼市出现泡沫而转移购买海外物业,是“把鸡蛋放到不同篮子”的避险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