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3日文章 题:涨薪干元的有限意义
北京友人N工作表现优异,获所属公司提拔,升职加薪。对他表示祝贺,没想到他反应冷淡,不屑地说:“那点钱,请人吃几顿饭就没了。”
千元不及房价零头
我愣了一下,哑然。N是刚30岁出头,一年前跳槽时向我咨询过,我因而知道他每月工资拿到手6000多元人民币,这回涨了1000元,我想加薪15%,那感觉应该良好。但经他这么一说,想想此地请三俩朋友上中档馆子吃饭,一次消费300元都嫌寒碜了,1000元,确实才够吃三次。
我粗略估算,1000元在北京,确实干不了什么,钱好像不是钱了。应付日常伙食还行,一家人一天菜钱二三十,千元够用一个月。但想买东西进行消闲娱乐,它就不怎么争气了。到郊区游玩,一家人包部车子六七百元,吃两顿饭,光了。看演出,够看三次呗。去年北京大型场馆的平均票价为772元,而且许多主办者还专挑大陆观众宰,像近期刚结束的“滚石30周年”演唱会,北京场最高票价2580元,比在台北贵3倍!连北京人艺的舞台剧,到香港的票价也比在北京大本营便宜。
一部iPhone4手机国内售价4500至5000元,超过许多中国人的月薪,其中相当比例是以税收的形式归入政府财政。逢年过节做人情,今天送礼没有六七百元拿不出手;春节给近亲包红包,每封1000元都是正常的。
最可怕的还是买房,近期北京房价走软,但5月的签约均价还高达19710元/平方米。1000元,不及1平方米房价的一个零头。
靠“死工资”维持生活
我开始明白N对涨薪千元的淡然。记得第一次听到“死工资”这个词,是今年初专访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时听来的。她批评当今社会盛行的不是多劳多得,是“多捞多得”,国企、机关单位分配很不规范,随便就能发一些钱,奖金、变相福利、灰色收入,而且还不用上税。而真正盯在岗位干活的人,“他就只能守着那点儿死工资”。
“死工资”——这不是希望工资“死去”,而表现了职工对工资僵化不动的愤恨,但很多人还不能不靠工资过活。N就淡淡地跟我说,靠工资永远发不了财。他随时准备跳往更好去处,炒股票、借其他收入来强化生活保障。
学者们形容说,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但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比重过去30年里从61%降至39%,比发达国家低十几个百分点。而构成劳动者报酬主要内容的工资,这些年来占GDP比重也明显下滑,官方数据说2002年工资占GDP比重是12%,近五年我没找到权威数据,肯定只跌不升。
因而,社会上一片歌舞升平,高档消费场所林立,但是人们常常想不透消费者的钱是哪儿来的?有多少人是靠工资收入维持中产阶级生活?肯定有,但应该不是大部分。再有别的办法,是投资、啃老,吃家里的。如果当上公务员找到好单位,住房问题解决了,手头也会松点。
冷漠感蔓延滋长
社会心态也因此越来越浮躁。看到身旁条件水平跟自己差不多的人,由于不知如何解释的运气——比自己更早进入职场,在房价大涨前购置好了房子;或有家庭背景,或通过灰色收入、腐败等等,结果日子过得滋润,年轻人内心当然不平衡。要求他们像过去一样朴素地坚守岗位变得越来越难,反之,社会冷漠感则在蔓延滋长。国家变富了,跟我关系不大;我得到的就是那么点,而目。比例在变小。
N知道努力工作,肯定会加薪,但薪水基数不高物价高,加薪意义有限。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他们已完全解决了温饱,但下一步发展的空间在哪里?他看看,资源好像都被其他人先占了。物价房价那么贵,挣的钱用来买东西,不知道谁给赚去了,被什么税费抽走了。
今年初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公平地为全民分享,要大建保障性住房以缓解人民的高房价之痛,前者有待时间检验,后者是否能实现是个问号。(作者韩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