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平台贷款的具体数量并未披露,但按照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47.92万亿元匡算,截至去年末,平台贷款不超14.376万亿元
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其中县级(含县级市)平台约占70%;部分平台运作机制不健全,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约五成以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投向公路与市政基础设施,“十二五”将研究地方融资由贷款为主转向发行市政债券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详细披露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等情况。《报告》认为,总体看,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正有序推进。由于平台贷款普遍额度大、期限长,用途监督存在一定困难,信用风险仍需予以关注。另外,部分平台运作机制不健全,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自身风险也不容忽视。
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以抵、质押方式为主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央行对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情况的专项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其中县级(含县级市)平台约占70%。
调查显示,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成为贷款的供给主力。“平台贷款的具体数量在《报告》中并未披露,但按照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47.92万亿元匡算,截至2010年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不到14.376万亿元。”有专家表示。
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管理政策从原先过度依赖地方政府信用逐步向落实抵、质押担保措施转移。调查表明,当前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放的贷款以抵、质押方式为主,采取信用方式发放的贷款占比有所下降。
约五成以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投向公路与市政基础设施。部分省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向土地储备集中的情况有所缓解。
2010年末多省市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增速回落,由50%以上降至20%以下
调查显示,各地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规范工作有效推进,2010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持续高增态势有所缓解。与上年末相比,2010年年末多个省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增速回落明显,由50%以上降至20%以下。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依靠财政性资金偿债的公益性项目融资平台公司得到重点清理规范,贷款平稳收缩。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公共事业资金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与各地方政府财力相对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既要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规范,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更要疏导地方建设资金需求,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以市场化方式融资加强债务管理的制度安排。认真研究论证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的筹资方式,改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格局。
下一阶段要切实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
《报告》认为,总体上看,本轮价格上涨的动因较为复杂,全球货币条件持续宽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共同推动价格上涨。
下一阶段,为稳定价格总水平、有效管理通胀预期,要切实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满足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的同时,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此外,还需进一步加强各方综合治理。要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稳定粮食生产,增强蔬菜自给能力;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粮、棉、油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加强价格监管;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