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投资拒绝"减速" 中国股市能从2.8万亿中分几杯羹

2011年05月21日16:0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铁路建设 铁路投资 铁路行业 铁路计划 铁路项目 中国股市 全国铁路 投资环境 十二五

编者按:5月份,关于中国铁路及高铁投资将削减的消息不胫而走。由此引发业界对中国铁路建设增速放缓的担忧,甚至还担忧中国经济下半年出现增长速度放缓趋势。经济学家们认为,财政政策应继续保持积极姿态,铁路投资仍为推动中国经济扩张的主要动力。

5月份,关于铁道部将把今年铁路投资计划从原来的7000多亿元,压缩至4000多亿元,被压缩额度高达2000亿元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一消息被纷纷解读为铁路投资“减速”的标志,随后铁道部有关负责人否认了这一说法。专家分析指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项内容,铁路投资力度并不会大大减缓,铁路投资仍为推动中国经济扩张的主要动力之一。

铁路产业要当

积极财政政策“火车头”

“‘十二五’期间,铁路建设无论是新线投产还是投资规模,都将较大幅度地超过‘十一五’。今年,铁道部确定投资规模745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规模6000亿元,铁路建设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近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回应铁路缩减传言,并透露了未来五年的铁路建设投资计划,称“十二五”期间安排铁路投资总共达到2.8万亿元。

按照这一计划,到2015年时新线投产总规模达3万公里,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12万公里左右。这意味着我国铁路建设继续加快推进,与“十一五”相比,铁路投产新线增长87.5%,完成投资增长41.4%。

王勇平表示,“十二五”铁路建设,将按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原则,把握需求与可能,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学有序地推进,在铁路具体项目上将坚持“保在建、上必需、重配套”的原则。

今年1月4日,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年,要优质高效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

按照会议发布的规划信息,2011年,全国铁路安排基本建设投资7000亿元。这一投资计划与2010年相当。据公开信息,2010年全国铁路新开工项目97个,在建铁路规模达到3万多公里,全年完成基建投资7091亿元。

按照全国铁路工作会议的计划,2011年将开工建设70个高铁项目。其中高铁和城际铁路项目15个,区际干线和煤运通道项目26个,主要有北京—沈阳、北京—张家口—呼和浩特、哈尔滨—佳木斯、杭州—黄山、海南西环等高铁,和上海—南通、西安—银川、青岛—日照—连云港、库尔勒—格尔木、广东西部沿海铁路、九江—景德镇—衢州等铁路。此外,北京—上海、哈尔滨—大连、北京—石家庄、石家庄—武汉、广州—深圳(香港)等高铁,以及锡林浩特—乌兰浩特、龙岩—厦门等铁路将于今年建成通车。

至2011年底,全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将由目前的8358公里增加至1.3万公里,即在2011年实现新增高速铁路运营里程4642公里。

王勇平表示,这是一个积极稳妥的计划安排,既体现了铁路建设的连续性,适应了在建项目合理的施工组织和资金需求,保证了铁路建设整体平稳有序,也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此前也表示,铁路建设规模要适度超前,而不能过度超前。

2011年头四个月,在外围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背景下,中国通过“控通胀、稳增长”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但在物价水平持续高企、货币政策紧缩持续调控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增长可能呈现一定放缓迹象。经济学家们建议,对这一问题,应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以应对。而铁路投资仍可能是2011年维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所在。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2011年,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外需将有所回落,消费会保持稳定增长,投资仍是决定2011年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于泽称,4月投资的增长主要来自铁路和保障房建设。

地方政府和上市融资

占铁路融资30%

按照铁道部投资计划需要在未来五年内,筹措共计2.8万亿的巨额建设资金。这么巨额的资金来源是否有保证呢?针对铁路发展资金保障问题,王勇平说,“‘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资金不能说没有一点压力,但总体说还是有保障的。”

王勇平介绍,资金保障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对铁路投资逐年增加;二是通过铁路运输企业自身挖潜提效,增收节支,加强管理,增加企业资金积累;三是积极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合资建路,推进既有铁路股份制改革,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投资铁路建设;四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不断创新融资方式与工具,多渠道、低成本融资。铁道部总经济师余邦利称,地方政府和上市融资等方式筹资约占铁路总投资的30%。

“今年一季度,中国铁路总资产约3.41万亿,总负债约1.98万亿,资产负债率约为58%,仍处于可控范围,我们能够防止债务危机的发生。”王勇平说。

此前,铁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税后利润和累计折旧、建设基金、债务融资等三种渠道。专家认为,利润和折旧的来源将变得微不足道,尽管折旧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亏损不断加大,抵消了折旧增加。而铁路建设基金虽能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建设基金还是杯水车薪。

财政部网站显示,2010年铁路建设基金收入616.92亿元,预计2011年铁路建设基金收入648亿元。铁路建设基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归还铁路建设长期贷款本息、用做担保发行铁路建设债券和直接投入铁路建设。

目前来看,债务融资基本是铁道部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今年以来铁道部共发债700亿元,其中200亿短期融资券,300亿超短期融资券,200亿元中期票据。在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上有“本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的资金将用于铁路建设、机车车辆购置及运营中的资金周转”字样。其中最近一次发债是5月19日,铁道部在银行间市场招标发行200亿元5年期中期票据,而根据计划,铁道部未来一年内还可发行不超过300亿元中期票据。根据铁道部的计划,该期中期票据募集资金将用于铁路建设和运营中的资金周转及机车车辆购置。根据统计,近几年来,铁道部每年用于机车车辆及其他装备购置的资金都在600亿元以上。

“相对来说从市场融资上是短腿。通过购买股票进入铁路行业,是个很好的途径。”有专家表示,铁道部还积极引进了保险、社保等拥有大额资金的战略投资者,例如京津城际引进中海油、京沪高铁引进平安保险等,这极大缓解了铁路项目资本金筹集压力。

不过,社会资本进入相对缓慢。2005年7月,为落实非公经济36条文件,铁道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向非公有资本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客货运输、运输装备制造与多元化经营四大领域,同时制定了七条具体的扶持措施。

2010年5月7号,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被民间称作民营经济的“新36条”,以便与2005年的相关文件加以区分。“新36条”实施一年来,尽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5月19日表示,“新36条”发布一年来落实工作进展并不平衡,金融、铁路、能源和市政公共事业等重点领域的改革进展相对缓慢。

2.8万亿元拉动效应

2.8万亿的铁路建设投资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十二五”期间,今后几年里铁路建设的投资将超过2010年的规模,这将给铁路基建、机械装备、通信、电力以及旅游、酒店餐饮、商业零售等行业都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铁路基建投资在中国整体投资中直接占比大约为3%,但对下游领域的间接影响更为可观。据铁道部最新发布的《铁道部2010年铁道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含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机车车辆购置)完成8426.52亿元,比上年增加1381.25亿元、增长19.6%。基本建设。全国铁路共完成投资7074.59亿元,比上年多1070.12亿元、增长17.8%。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完成投资7008.60亿元,比上年多1038.42亿元、增长17.4%。

专家分析,铁路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容低估,具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可能。例如,中国铁路计划投资1000亿元采购高速列车等机车车辆装备。据专家测算,这千亿元的投资可以带动相关产业产生1万亿元的拉动效应。

据测算,铁路建设投资每完成1万元,需要水泥2吨、钢材0.32吨、人工25个工作日。以京沪高铁为例,京沪高铁的镇江段70公里的铁路建设,需要碎石、水泥等约5亿元的各类建材,直接吸纳1万余名农民工参与施工,而且还给当地带来大量的农副产品、服务业等方面的需求。

“高速铁路的投入建设不仅增加了水泥等原材料、零配件、基建以及机车等配套装备的需求,而且使后续铁路运营与物流产业受益。”某券商分析师表示,“铁路基建首当其冲受益。”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铁路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00亿元,其中消费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创造了600万个就业岗位。在铁路建设中,有40%的投资可通过材料费、人工费等形式就地转化为当地消费,并带动机械、电力等相关产业发展。

同时,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将大大加强城市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加速市场经济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规模经济,提高整体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优质外资的吸引力,使高铁沿线相对落后的地区焕发巨大经济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与整合。

比如,京沪高速铁路纵贯我国东部沿海七省市,连结京津唐环渤海经济带和沪宁杭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大大强化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和向西部推移的能力。首都周边高铁的规划与实施,正在强力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

此外,铁路发展还将逐渐形成走廊产业经济带,促进各城市间的人员、技术和资金频繁流动与融合,经济合作机会与层次大大提高;不仅对铁路沿线原有经济基础雄厚、客流量大、城际交流密切的城市经济发展起到推进作用,而且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次级节点城市和小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政军分析,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中心的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避免了产能进一步过剩。但在今后宏观调控政策中,还应积极采取措施,将重点放在优化“需求结构”和提升“产业结构”上,处理好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供给和社会保障等公共物品供给的关系,处理好基础设施发展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