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通道费:隐藏在高物价背后的巨大黑洞

2011年05月04日08:1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通道费 渠道权力 经济参考报 堆头 盈利模式 枷锁 房东 冰柜费 节庆费 新店费

编者按:当前,在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中国企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其中,企业经营成本高企是造成这种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深入调研发现,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升高等外部因素之外,巨额通道费用、天价路桥费、愈演愈烈的“盖章成本”等压力正叠加作用于企业,令其成本骤增、利润大幅缩水。通过对中国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图景的鸟瞰,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市场经济在中国发展至今,其内在机制迫切需要再一次的优化与升级。从今天起,本报深度版将以“中国企业的经营成本是如何提高的?”为主题,刊登一组分析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一个品牌想打进一家商场,公关费用至少也要几万块”,某服装公司的财务主管小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直言。据小伟粗略估算,现在北京有差不多5000-6000家具备一定规模的少(女)淑(女)装品牌,但是北京好的商场也就30家,每家商场的少淑装柜台差不多20多个,想进商场有多难可想而知。

小伟所指的“公关费用”,大部分是给采购员、采购经理、介绍人等的好处费,有的是一次性的,一般的小商场1万元,大商场5-10万不等,也有的是每个月从销售额里面提取的好处费。此外,不定期地约采购部门出来“聚一聚”,也是必不可少的。

再加上商场合同中要求的公开进店费、经营返点、各种管理费、促销费等等,“一件商品最终售价的40%-50%都被商场拿走了。”他愤慨中又夹杂着几许无奈。

巨额通道费成为企业难以挣脱的“枷锁”

“现在我们对超市收费都是敢怒不敢言”,采访中小王再三强调,“千万不要写得太清楚,不然以后生意没得做了。”

小伟(化名)所在的服装公司,以生产少淑装为主,在京城数以万计的女装品牌里,也算占据了一席之地。

因为小伟的公司在京城多年还有些人脉资源,打点的费用还算少的“如果不能和商场采购负责人搭上线,比如一些外地生产的品牌可能需要通过更多环节才能到达采购经理,自然需要更多公关费。”

公关成功之后,才能与商场签订合同,合同一般都是一年一签,按照今年的行情,商场要一次性公开收取进店费5000-10000元不等,质量保证金押金5000-10000元不等,装修设计方案审图费1000-3000元,施工押金3000-10000元,施工管理费几千元,商场面料质检费每款衣服200-900元不等……

“合同中除了约定每个月要上交的库房、电费、价签、电话等各项费用外,会规定一个进店经营返点,返点率一般是在25%-30%。此外,商场还会将促销成本完全转嫁给生产商。一般来说,每年一次店庆费5000-10000元,每个节日的过节费2000-5000不等。”

“这样算下来,商场拿走了一件商品最终售价的40%-50%,再扣去我们公司自身的各项税费,毛利率能有10%就不错了。”小伟说。

类似的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商场。在颇费了一番周折之后,国内一家食品公司的销售部负责人小王(化名)终于同意和《经济参考报》记者聊一聊。“现在我们对超市收费都是敢怒不敢言”,采访中他再三强调“千万不要写得太清楚,不然以后生意没得做了。”

在和小王的交谈中,一张“商超费用清单”始终摆在我们面前。清单上清楚地写着:超市一般收取的费用有“无条件返利”、“有条件返利”、“海报费”、“陈列费(含堆头费等)”、“条码费(新品费)”、“新品进店折扣”、“信息费”、“新店费”、“节庆费”、“厂商周费”、“冰柜费”、“促销导购管理费”、“包柱和侧柱广告费”、“路演费”……

小王耐心地解释说,比如“堆头”,就是在超市主通道上摆放的花车或者堆砌的箱装货物,一个堆头使用一个月,平均每平方米就要花费上千元至万元不等。对于最佳的堆头位置,常常让供应商之间争得头破血流。

除此之外,个别超市还收取诸如“损耗补偿费”、“物流配送费”“门店装修费”“门店促销管理费”“广告宣传费(含店内和店外广告)”“产品检测费”……

而且,据小王介绍,上述费用除了销售折扣、产品陈列费用等费用外,其他费用大部分并不签入协议。而不列入协议的费用,零售店就很少会开具发票或收据。“因为不开发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非常容易产生猫腻,比如说超市的采购人员就可以在价格上做文章,从中牟取私利。”

除去摆在明处的进场费和藏在暗处的公关费,还有一种隐性的通道成本———扣款或无限期拖欠供应商货款。一般情况下,供应商先设法将自己的产品摆上零售商的货架,等销售一段时间之后零售商才会支付货款,如某超市规定所有的门店第一年扣掉供货款45%,第二年扣掉供货款24%。有的连锁店还专门向供应商开出扣款条件,比如按照全年进货额规定扣货款的比例,等等。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零售企业的平均账期是30天至90天。一位箱包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一般从备料到生产,(箱包的)周期在1.5-2个月,上架时间45天,这就占去3个月的时间,假设一个月做100万销售额,账期每增加一个月,现金流就要增加100万,账期是3个月的话,流动资金就要600万。”

“扣款并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更糟的是零售商无限期拖延供应商的货款,因为还款期限是零售商说了算的。”为了维持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供应商只能忍气吞声,一再忍耐。很多零售商拖欠供应商货款的目的多是将货款资金用于其它方面的投资,最糟糕的情况是零售商投资失败,资金无法收回,导致零售店的资金链断裂。据了解,北京一家百货账期曾经长达9个月,使得很多供应商因为资金链吃紧而被迫选择退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