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当被问及2007年4月,俄罗斯政府下达禁止外国人从事零售业的禁令是否给他的生意造成了冲击,王金不屑地说了一声:“切,不可能。”他说,根据他的经验,那不过是俄罗斯政府在摆样子、做姿态而已,为的是让某些胆大包天的奸商们收敛一些。可要是真的把中国人统统从零售业里赶出去,恐怕俄罗斯的老百姓的日子一天都过不下去。
王金当时就在莫斯科切尔基佐沃(一只蚂蚁)大市场,管理着若干个皮草摊位。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俄罗斯政府的禁令下达后,俄罗斯各地的大市场干脆闭门谢客,一时间,物价大涨,老百姓叫苦连天。当时,莫斯科市长就比较聪明,他不但推迟了关闭大市场的禁令,还在私下里对中国商人们说:“想来莫斯科经商就来吧!”
谙熟当地潜规则的王金也很快就想出了巧妙的应对之策,他让手下的员工挂上“清洁工”、“修理工”的胸牌,继续留在市场里销售他们公司的产品。而市场的管理人员会满不在乎地对移民局官员和警察解释说:“政府允许外国人在市场从事除售货员之外的工作。”
很多中国商人也找到了留下的办法。俄罗斯禁售令仅对外籍劳务在商亭中、自由市场内、商店以外地点从事零售贸易作出限制,对商店内的零售贸易则不作限制。中国商人钻这一政策漏洞,把摊位变成商店,禁售令就起不了作用。此外,还有不少中国商人雇用俄罗斯人作营业员,以对付检查。
俄罗斯这个国家就是这样,重工业高度发达,门类齐全,可关系到民生的轻工业就特别弱,要么没有,要么粗糙得没法用,暖水瓶、钟表、护肤霜、电磁炉等等这些在中国市场上最普通的小商品,在俄罗斯样样都缺。王金记得,当时由于货物的短缺相对价格就要上涨,就拿中国大米来说,2006年底50斤大米卖380卢布(1卢布约合人民币0.3元),可到2007年4月份禁令开始执行时,却一下子涨到1000多卢布。
王金认为,俄罗斯是一个非充分竞争的市场,只要你肯干,以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是很容易成功的。
遍地是商机
在俄罗斯,像王金这样的中国人已不在少数。据俄罗斯联邦移民署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在俄罗斯已有36万多人,在莫斯科地区是6.3万多人。对于中国人在俄罗斯的生存及发展,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蔡桂茹最有发言权,她在给我的电子邮件中说:“中国人刚到俄罗斯的时候,期望值都很高,到处打听政府给哪些优惠政策。但俄罗斯人不明白,你都赚到钱了还给你什么优惠?等时间长了,中国人就会明白,俄罗斯市场遍地是商机。”
俄罗斯就是个大市场,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比如矿山、加工业、制造业等等。俄罗斯最缺的其实是轻纺产品,纺织服装、鞋都缺。蔡桂茹特别提到俄罗斯生产汽车,但车厢里的装饰布都没有,需要进口,而且进口价格很高。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机会也是很多。
比如商业,综合毛利率可以达到35%以上,这是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时候的水平,现在国内已经没有这样的空间了,但是俄罗斯有。俄罗斯市场有风险,但是回报大于风险,这是一个特点。
“中国很多商品在俄罗斯都能找到很好的销路,但是质量一定要好。在俄罗斯越高档的商品越赚钱。中国企业要想办法抓住俄罗斯的中产阶级,进入俄罗斯主流市场。”蔡桂茹说。
中国商品要想打开销路就要考虑走中高端路线,即将开业的格林伍德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由中国诚通集团投资3.5亿美元建设的莫斯科格林伍德商业园区项目已经进入招商运营阶段,俄罗斯人对格林伍德的印象很好,他们认为这是认真的中国人工作的地方,这里有最好的中国商品,所以他到这里来就是抱着采购高档商品的想法来的,在这里可以找到和中国国际化企业合作的机会。
进入格林伍德的商品必须是符合俄罗斯商品标准的,而且一定要有品牌。俄罗斯人普遍有一个这样的想法,他们特别想采购中国好的商品,但是往往找到的都是中间商,找不到厂家,而格林伍德正好是中国优质商品生产企业聚集的地方,俄罗斯企业就会非常感兴趣。
“不过,在俄罗斯,中国商人很难得到尊重。”蔡桂茹痛心地说。很多俄罗斯人认为,他们给中国的是森林、能源,都是好东西;但是,中国人给俄罗斯的大部分是低劣的产品。在俄罗斯人的印象中,最能代表中国制造水平的,是充斥着走私、廉价粗糙的“大市场”商品。2009年9月,在推迟了两年多之后,俄罗斯政府终于无限期关闭了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大市场,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不过,蔡桂茹坚持认为,俄罗斯对中国商人真正的歧视是没有的,现在有点儿歧视也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这种歧视逼着一些商人要正规,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