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网络上流传的天价公务接待餐饮发票。微博图片
上周,一张近万元的餐饮发票将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和红十字会系统推上风口浪尖。记者经过调查后却发现,作为一个非纯粹意义上的公益组织,中国红会的经费基本来自于政府,其接待费超标严格意义上说属于行政违规,而与滥用捐款没有关系。
而对于此次事件误伤中国公益界,专家呼吁网友保持理性,并希望尽快解决因为体制问题给中国公益透明化工作和努力带来的困难。
>>事件还原
微博曝红会发票
4月15日13时50分,一位实名注册网友肖雪慧(其微博身份认证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发了一条微博,“红十字会一顿饭的发票不涉密吧?想转发却被告知已经删除”,微博下还附上了一张餐饮发票的照片。这张消费发票的付款单位是“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收款单位为“上海慧公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付款日期为2011年2月28日,发票上消费金额为9859元。
针对这条微博以及这张餐饮发票的出处,记者联系到了肖雪慧。她表示这条微博并非自己首发,她手里也没有这张发票,她也是看到原博主的微博后转发的。而在她转发时,提示原微博已经被删除,为此她复制了原微博上的发票照片,用自己的微博发了出来。据肖雪慧介绍,为了判断发票和微博的真实性,她曾经联系过原博主,确定了此事的真实性,但出于对原博主的保护,她没有透露原博主的身份和微博名字。
网友一边倒指责
这条图文并茂的微博一经发出,便在网络上引起轰动,很短时间内便有上万网友通过各种社交网络进行转发,吸引广大网民的并不是这张发票的金额,而是餐饮发票的付款单位——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以及消费的场所——慧公馆。
慧公馆是上海的一家高档餐厅,人均消费在500元以上,而红十字会是众所周知的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因此,这条微博在网络走红后,网友的声音基本上一边倒:“质疑卢湾区红十字会为什么去高档餐厅用餐。”“你们吃的是饭还是血?”“近万元的餐费招待了谁?”“要求红十字会给个说法!”更有网友在这条微博后留言:“我们捐的款都被公益机构挥霍了,大家再不要捐款了。”
一时间,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以及其所在红十字会系统被推上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
红会迅速反应
面对网友的指责,红十字会系统也迅速在网络上进行了回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政策法规处处长丁硕发表微博称:“我已将此事向秘书长做了汇报,现在也已经要求相关部门了解情况了。”据一位接近红十字会系统但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这条微博发布当天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上海市红十字会的相关领导非常重视,责成相关机构首先弄清餐饮发票的真假、发生消费的原因、参与人员以及当时情况等。
事隔一天,4月16日,上海市红十字会便通报了“卢湾区红十字会高额餐饮费”调查及处理情况。通报中称,上海红十字会15日下午责成卢湾区红十字会对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会同卢湾区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根据核查结果,卢湾区红十字会确实于2011年2月28日以“红十字会工作会务费”支付给上海慧公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9859元,发票号码为:46510945,记账凭证号为:JZ-03-0009。资金开支渠道为卢湾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业务经费,非社会各界捐赠的救灾救助款。据称,当天的消费是卢湾区红十字会与相关企业协会商洽工作的公务活动,参加人员17人。
卢湾区红会被批评
通报对此事的处理情况也进行了说明。据介绍,上海市红十字会认定此次公务活动的人均消费水平明显高于150元每人的标准,因此卢湾区有关部门已经责成卢湾区红十字会对超过公务接待标准部分的7309元人民币(9859元-150元/人×17人)由个人承担,予以退回卢湾区红会财务。在通报发出时,超标款项已经全部退回。对于此次“发票微博风波”中的主角,卢湾区红十字会因为“在公务接待活动中铺张浪费”而受到在全市红十字系统通报批评的处分。上海红十字会还要求“全市红十字会系统要厉行节约,用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做好红十字事业。各级红十字组织严格按照本地有关部门拨给红十字会工作业务经费的使用规定和开支范围、标准进行使用,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对不符合规定和标准的,要坚决制止,及时整改。”
>>焦点梳理
‘ 红十字会系统的快速应对和处理后,“发票微博风波”并没有平息下来,仍有大量网友对红会的通报表达出了不满意,甚至对整个中国公益表达失去信心。记者就此采访了接近红十字会系统的相关人士就红十字会系统的性质,以及此次风波中出现的“公务接待”“工作业务经费”“救灾救助款”等关键词汇进行解读。’
焦点1 红十字会是民间公益机构吗?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法》,“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应该定性为“社会团体”。记者同时在民政部的一份关于对部分团体免予社团登记的通知中发现,其与文联、作协、残联一样,由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而且一直到县一级都有红十字会的分支机构。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介绍,在社会团体中,虽然红十字会系统属于少数可以公开募捐的机构,但其除了人道主义救援外,还肩负着大量民间外交的职能,因此其并非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民间公益组织。
焦点2 红十字会的钱从哪儿来?
同样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法》,红十字会经费的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一)会员缴纳的会费;(二)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三)动产和不动产收入;(四)人民政府的拨款。中国红十字会总会4月12日公布了2011年收支预算,其中财政拨款4983.78万元,占其预算收入的99%以上,而在2011年预算支出中,红十字事业支出有3245万元。
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地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红会正式员工都属于公务员序列,工资也是按照公务员标准发放,都是由国家全额拨款的。”
焦点3 红会工作业务经费包括哪些?
这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红十字会的工作业务经费比较复杂,根据具体的用途,工作经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般性的行政业务经费大部分由同一级的财政拨付,还有一部分来自总会的拨付。对于募捐、国际人道主义救援项目等方面的成本,红会也会从捐款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这是《红会募捐和接受捐赠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的,按照国际惯例,红会可从募捐款中提取3%~5%的管理费。因为大部分经费都由财政提供,因此和其他基金会相比,我们提取的管理费比例也低得多。”他介绍。
焦点4 公务接待费和救灾救助款有何关系?
对于上海市红十字会通报中出现的“公务接待”提法,这位地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公务接待”是一个很宽泛的说法,不单单在红会,在所有党政机关单位凡是和工作相关的招待工作都是“公务接待”,要按照当地固定的接待标准走,公务接待费用都是在财政预算中明确规定的,“红会绝对不会从救灾资金中支出公务接待费用的。”邓国胜表示,如果公务接待费用从国家的财政拨款里支出,标准超过一般的公务标准,那就不是公益的问题,而是公务员行政违规的问题。
焦点5 谁来监督红十字会的财务?
记者在国家审计署于2005年的公告中发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这位红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国家审计署负责监督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财务,而各地红十字会的财务也都由同一级的审计部门进行审计,而对于境外捐赠的款物还要接受国际红十字组织的监督、审计。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法》,红十字会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每年要向红十字会理事会报告,同时接受人民政府的检查监督。邓国胜表示,由此规定可见,红十字会的财务监督与普通基金会组织完全不同,但中国红十字会是一个人道援助机构,也要接受社会道德约束,此次风波明显有悖于道德。
>>公益观察
此次“发票微博风波”也对中国公益界造成不小的震动和影响。本报本期邀请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中民慈善信息中心副主任刘佑平以及基金会中心CEO程刚作为公益观察员对此次风波进行点评。
风波给中国公益造成影响
徐永光:此次风波正是目前中国公益事业不透明带来的弊端,在公众对行业不甚明了的情况下,一旦某一家出了问题,就会造成公众对整个行业的质疑,一人生病,大家吃药,有人一边拿钱,一边挫伤捐款人的热情,而一旦曝光,却让其他在这个行业里认认真真做事的人都受到牵连。
邓国胜:公众对于慈善公益组织的期待值较高,毕竟它是一种正义的化身,捐赠者的善款使用也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正因为这样,慈善机构更应当自律。
希望网友理性对待
邓国胜:希望网友应保持一份理性,网友不能因为卢湾区曝光这样一件事情,而影响对整个红会系统的看法。
刘佑平:希望这件事能促进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公众通过自我观察把钱捐给更好的机构,真正实现优胜劣汰。如果大家因为不信任公益组织,干脆不捐款了,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公益组织,而是需要通过这些公益组织来救助的弱势群体。
公益透明也需体制突破
程刚:从体制上看,中国公益主体管理多元化,进行募捐的除了基金会序列外,还有慈善会系统和红十字会系统,他们都属于社会团体。
徐永光:红会的身份最为特殊,既不是纯粹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也非政府的职能部门,所以其信息公开比较困难。而慈善会系统中,总会是参照基金会和社团性质双重评估管理的,地方上的慈善会基本都是民政部门公务员在做工作。相比较,基金会是中国目前管理相对最为清晰的一个公益序列,《基金会管理条例》对基金会每年的财务公开有明确规定,而且要求财务信息向公众公示。
本报记者侯雪竹 黄英男
红会高额餐费缘何难以服众
本报特约评论员赵芗
募集善款,这不是慈善机构运行的结果,而是开始。用什么样的机制引导慈善机构的运行,将结出什么样的慈善之果。成熟的慈善文化的培育,离不开对完善的慈善组织的培养,离不开良好慈善生态环境的建设。
上周六,上海红十字会通报了“卢湾区红十字会高额餐饮费”调查及处理情况,证明了慈善机构“公款消费”的事实。调查称,该资金开支渠道为工作业务经费,非救灾救助款。
17个人,1万元一顿饭,在“公款消费”世界里,还真不算个什么——中国老百姓不是没见过世面,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光是酒单就上百万呢。可是,搁在红十字会身上,这1万元的餐费可还真是件事儿了。中国各级红十字会的工作经费虽然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但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它掌握着大量的慈善资金,在红十字会的各项支出中,哪些属于财政拨款,哪些是善款拨付,要让公众明白信服,仅凭红十字会自上而下的监管与调查,显然难以服众。
难以服众的还有该事件的处理结果。报道说,有关部门已经责成对超过公务接待标准部分的7306元人民币由个人承担。目前,超标款项已经全部退回。与此同时,上海红十字会向全市红十字系统通报批评卢湾区红十字会在公务接待活动中铺张浪费现象。作为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影响力巨大的慈善机构,对此违规事件的处理是否足以整饬队伍,令其所属公务人员修德束行,各慎其职,着实令人怀疑。至少,从当下“公款消费”难遏的现实来看,如此隔靴搔痒似的轻责,并不足以儆效尤。
某一致力助学扶贫的民间公益机构创办者曾经说过,中国的慈善力量很强大,也很脆弱。“国人不缺爱心,缺的是一个让你放心释放(爱心)的平台。”脆弱的慈善如何固本?它需要的是公开、透明,而无论“上海卢湾区红十字高额餐饮费”事件本身,还是事件处理结果,缺少的恰恰就是这两点。
作为新兴事物,中国慈善机构,尤其是民间慈善机构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如何建立起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让每一笔善款万无一失地落在受助者身上,一直是中国慈善事业孜孜以求的目标。要公开、透明,必须置慈善机构于公众监督之下,这不仅包括每一笔善款的流向,还包括慈善机构自身运作所需的每一笔经费支出,这些机构人员构成如何,日常工作经费支出多少,甚至内部管理者的收入等等,都必须向全社会公开。这些所有账目既不是商务秘密,也不是国家机密,而应该是公共信息。无论这些经费来自捐助者的善款,还是公共财政,它们都来自公众的支持,都有必要对公众有个彻底的交代。
募集善款,这不是慈善机构运行的结果,而是开始。用什么样的机制引导慈善机构的运行,将结出什么样的慈善之果。成熟的慈善文化的培育,离不开对完善的慈善组织的培养,离不开良好慈善生态环境的建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官办慈善机构,红十字会可以有“公务接待”“公款支出”,却是不能有官气。面对公众的质疑,只一句“超标准公务接待”这样倨傲的解释,恐怕并不能弥合高额餐饮费对自身公信力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