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晓萍 江苏站杨守华、江苏台刘海涛、练微、沈阳、陈凌云、天津站郑凯、陈庆滨):中国多个省市已经陆续闭幕的“人大”、“政协”会议透露出,今年和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地方政府对“GDP”的过度“迷恋”正在降温,各地的施政重点将放在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并更多依靠科技而非资源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东部发达省份江苏省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四万多亿元,年均增长13.5%;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是继广东之后中国大陆第二个财政收入过万亿的省份。江苏省的高速发展势头已经延续了多年,即便是在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江苏GDP仍保持了12.4%增速,经济总量列全国第二位。
按照江苏省政府计划,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10%,江苏太仓市长王剑峰认为,这是在为调结构、促转型留下空间。他说:“一方面我们立这个指标,达到了略高于全国8%的要求,同时,我们对照十一五,当时是超过13%,我们定位比十一五低一点,这样为江苏经济的结构调整留存了一定空间。我们作为苏南发达县市,在确定我们十二五发展目标时,也充分考虑了结构调整这个因素。”
江苏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7700美元,该省提出,要让发展成果惠及民众,要启动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
江苏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肖明认为,在前几年发展基础上,政府更应通过立法保障民生。他说:“民生我觉得还是要加大立法。整个十二五期间还要进一步加大,增加居民收入,保障工资增长机制以及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调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这些还要通过立法形式把它固定下来。”
主动“降速”,让经济发展向民生倾斜,并不是江苏独有的现象。北京计划在“十二五”时期,GDP年均增速比前五年规划目标低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相应提高2个百分点,并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计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将率先把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社会体制改革示范区。
中国北方城市天津出台了30条新措施,加大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在一次会议上说:“结合今年工作重点,制定出台新30条措施,在支持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多渠道扩大融资、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形成覆盖全市的帮扶政策体系。”
就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更突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刚明认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这些举措,意味着资源和成果要更多体现到百姓身上,这是更有效益的增长:“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了新阶段,前一段时期经济增速很高,但是老百姓没有感觉到自己有多少增长,民富与国富是不一致的。发达地区发达城市增速很高,但也出现了比如房价过高、生活成本过高等问题,看起来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但是百姓压力和负担很重,这和民众要求不一致。下一步并不是不发展了,而是在分配问题上,对与百姓生活相关的问题上更重视。这是观念的改变和实质改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承受这种变化,这显示了中国实力上升、经济发展观念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