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困局三珠三角市场缺乏吸引力
“保姆荒”是个老问题,过去说到保姆难找,不少人认为是由于工资过低,然而现在广州保姆工资在服务行业中增长速度名列前茅,为何仍然出现“保姆荒”?
天河万家家政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刘小姐说,在广州,保姆工资在服务行业中,工资算提升较快的,但是跟上海、北京比起来相对还是较低。据刘小姐介绍,由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家政人员收入水平较高,今年在节后,有不少保姆就直奔北京或长三角。
广州万家家政公司负责人薛瑞也表示,以前川妹子也有不少到广州、深圳一带做保姆的,“但今年引入人员特别难”,一方面是四川的就业形势好,灾后重建项目多,当地能吸纳大量劳务用工。另一方面,灾后资金充足,工资价位也高,有的甚至超过了到沿海打工的标准。离家近,打工的同时还能照顾家,恐怕是最能吸引川妹子在家就业的原因之一。此外,川妹子在全国各地都比较吃香,“选择余地大了,广州、深圳不再是四川保姆唯一的目的地。”
其实走出来的川妹子越来越少,其中很大原因是四川当地特别是成都保姆价位在大幅度上涨。“去年成都保姆月工资1000至1200元,今年已涨到1500元以上,很多人来广州就是为了多赚钱,两地工资差异要高于500元她们才有动力。”刘小姐说。据了解,去年广州就回流了将近30%的川籍保姆。
■破解之道
从中介制到员工制保姆行业期待转型
记者发现,保姆人数的短缺与待遇不尽理想、工作不稳定、没有保障有关,以居家养老保姆为例,虽然工资保持增长较快,但随着物价的较快上涨,其实际增长有限,且与国外、港澳家政服务业差距很大。另外,保姆的社保待遇也存在大量空白,在医疗保险、养老金及失业保险等方面均无法获得稳定的保障。从广西来广州做保姆的王霞说:“没有社会保障,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希望能进一个公司,有稳定的收入和保障。”
此外,大多数家庭服务企业都采取“中介制”,保姆和公司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劳动关系,公司难以对保姆进行有效管理和劳动力的调配、储备。能否使保姆从“中介制”转为“员工制”,使家庭服务企业能拥有相对稳定的“保姆员工”队伍?从而便保姆获得“单位”一样的保障机制呢?
广州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关建华介绍,一些家庭服务企业研究过“员工制”的可能性,发现在现有条件下很难实现。公司几乎难有盈利。
关建华说,为什么“菲佣”成为菲律宾最大的劳务输出品牌,就是因为它有一套管理和保障的机制,不仅能保障雇主的权益,也能保障“菲佣”们的权益,而这种机制在中国仍然完全是空白。
有关人士认为,目前要完全实现员工制还存在困难,但可“分步走”,先将企业管理人员转为员工制,并逐步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提供社会保险,将其逐渐纳入员工制范畴。
要想破解“保姆荒”,为保姆提供除工资外的保障势在必行。据透露,目前广州妇联家庭服务中心,已开始着手建立相关保障制度,力求尽量解决保姆的后顾之忧。但关建华认为,仅仅靠一个部门来制订保障制度是远远不够的。
■深圳应对
引进“客家大嫂”力破“保姆荒”
去年11月,89位“客家大嫂”风尘仆仆地来到深圳劳动力市场,短短3小时内就有80名“客家大嫂”被客户预订。据介绍,这批来深的“客家大嫂”由梅州市劳动保障局第四批组织输送,也是该市首次大规模品牌化的劳务输出行动。
据了解,这89名客家保姆全部来自梅州,平均年龄40岁,来深前她们已在梅州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初、中级家政服务家政理论培训。接下来,她们将在深圳中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接受为期一周的全日制技能培训。
接收这批保姆的家政公司负责人张女士表示,现在内地能过来的保姆越来越少了,“客家大嫂”的到来能解决深圳家政市场的燃眉之急。“客家大嫂”由于在语言、风俗和生活习惯上与深圳一致,又有客家人的勤劳朴实,前几批都受到市民欢迎。如今“客家大嫂”已成为深圳最受欢迎的家政品牌。
梅州市劳动保障局培训就业科罗科长告诉记者,从前年开始梅州家政服务员实行品牌化、规模化的对外输送,“客家大嫂”专业培训包含老年人护理、婴幼儿护理、厨艺等,至今共培训2420人,大部分输出深圳就业,月薪均在2000元以上。计划未来三年内向深圳、广州等地输入5000名客家保姆。
记者在深圳华佣职业培训学校梅州市分校看到,许多40岁左右的妇女兴致勃勃地在这里学习老年人护理、婴幼儿护理、厨艺等技能。据该培训机构董事长朱凤莲介绍,该校大部分“客家大嫂”输出到深圳就业,深受欢迎,深圳甚至还经常出现多个家庭抢一个“客家大嫂”情况。
“其实本省劳动力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过去我们解决用工短缺只是把目光投向外省”,华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罗明忠教授说。
在他看来,在全国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解决“保姆荒”也得要靠我们自己挖掘本省落后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梅州的“客家大嫂”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南方日报记者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