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传言再一次被证实。
首次启用新权数构成统计的1月CPI果然没有超过5%,4.9%的增幅更比此前多位专家预测的5.4%要低得多。
尽管国家统计局一再强调,权重调整后的CPI更真实,不存在低估通胀程度,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即使是4.9%的CPI增幅,也不能说明中国的通胀预期在减弱。
4.9%低于实际感受
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6%;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6%。
但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袁钢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低于预期同时也低于市场实际情况。根据袁钢明的判断,去年12月份CPI涨幅达到5.1%,而今年1月份包括蔬菜等的价格都超过了去年12月份,因此1月份CPI涨幅至少会在5.1%以上。
对于统计数据与老百姓感受不一致的问题,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昨天在回答媒体采访时表示,统计局对今年的CPI调查方案进行了例行调整,涉及权数构成、调查网点和代表规格品等,这可能影响到价格总指数的计算。
对此,袁钢明指出,统计局调整权重的做法并不能掩盖数据统计脱离实际的情况。他表示,1月份蔬菜价格、食品价格等都出现了大幅上涨,但统计局却降低了这些类别的权重,而对于上涨不明显的居住价格(不包括新建住房销售价格),统计局却提高权重,这可能是造成CPI数据整体下降的原因。
中金公司在昨天发布的报告中称,权重调整部分解释了CPI低于市场预期的原因。据该机构测算,统计局数据显示权重调整对环比CPI的影响在0.05个百分点左右,食品权重调低降低总体CPI0.36个百分点,非食品权重调低降低总体CPI0.06个百分点。
不过,国家统计局对上述指责表示否认,统计局表示,从理论上讲,权数构成的调整对CPI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程度的大小,既取决于权数构成的调整力度,也受到分类价格指数高低的影响。
通胀预期仍将继续
统计局公布的低于预期的CPI数据并未打消分析人士对未来中国经济通胀的担忧。袁钢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2月份CPI涨幅可能会超过1月份,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到第一季度结束。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李晶昨天对记者也表示,由于食品价格、工资水平及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若能源价格进一步放开,将可能导致能源成本上升,因此未来数月中国通货膨胀率或将维持在高位。
李晶指出,尽管在最新公布的CPI中,食品价格的权重有所下调,但鉴于食品价格不断上涨,中国通胀压力仍然很大。摩根大通预测,基于央行对通胀的担忧,今年内,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或将分别被上调两次。
袁钢明对记者表示,中国部分冬小麦产区出现的旱情将导致粮食价格上涨,进而推高食品、禽蛋类、肉类等价格上涨。不过他同时强调,随着天气转暖,蔬菜价格的下降可能会缓解CPI上涨。
面对通胀,去年以来央行已经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基准利率,但业内专家仍然预计,货币紧缩的政策取向在上半年难有改变,央行下一步仍将维持较严厉的调控政策工具组合。尽管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19%的历史高点,但仍有一定上调空间。
瑞银证券经济学家汪涛昨天表示,中国1月CPI增幅低于预期,这可能缓解中国央行短期内在紧缩政策方面面临的一些压力,不过整体趋紧的政策方向仍保持不变。(马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