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中国方面
统计局
普通民众网民建言
冷静对待GDP第二
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公布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局长马建堂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中国的经济规模达到世界第二,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提高,一方面要看到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也要冷静地看到,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还有很多重大的经济结构需要优化。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水和资源还比较高,在经济发展的质量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另外,中国有13多亿的人口,总量比较大,人均的数量又比较低,按照各个国际经济组织人均GDP的排序,中国排在100位以后。这是中国的现实,我们要冷静客观地对待这个现实。
普通民众
饱受城市病困扰
从2005年GDP总量赶超德法两国,到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排在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短短几年,中国实现了经济腾飞。但是多年追求GDP粗放增长的背景下,一面是引人骄傲的宏观数据,一面却是令人焦躁的百姓生活。
房价高企、物价快速上涨、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无处不在的噪音……大中型城市集中暴发的“城市病”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百姓,人们突然发现城市似乎并没有那么美好。而与此同时,在中国更为广大的农村,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也让一些农民失去了心理平衡。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柏林乡老农吴为权每月种地加就近打小工,收入仅千余元。冬日农闲时节,吴老汉蹲在门槛上一边吸着烟,一边说:“俺不知道什么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俺这一年的收入仅相当于城里人三四个月的。这不,年轻人留不住都出去挣钱了,剩下俺们这些老头老太在家,生个病都找不到服侍的人。”
网民建言
幸福感应与GDP并重
与此同时,网民对GDP表现出了担忧。网民最关心的,GDP增长的情况下,能否更多惠民。网民XMHOUSE说:“GDP翻一番,房价翻一番……为什么不提出工资翻一番?”网民们期待:在“十二五”期间,地方政府在合理追求“GDP翻番”的同时,百姓的“幸福感”也能翻番。
GDP第二≠第二经济强国
中国经济增长粗放,GDP质量较差
“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仍存在发展方式粗放、人均国民收入不高等问题,需要冷静客观地对待。”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在发布中国2010年GDP数据、回答中国经济世界位次问题时曾这样表示。
中国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首先这是一件好事、来之不易,标志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地位的提高。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等于“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中国离一个真正的强国还差得很远。对此,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GDP增长,应实现国富促民富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表示:“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但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日本的发展,比如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比较平衡,而我们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差距很大。”
相对于GDP总量,人均GDP能更好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数据,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在第100位左右。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收入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除了看人均GDP,而且还要看人的素质、创新能力、工业、农业、军事以及国际竞争力等很多方面。从这些方面来看,中国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海战术”推高GDP,中国仍缺乏市场竞争
中国有人自嘲:中国的GDP,其实是靠“人海战术”获得,就是庞大的人口、巨额政府投资方式拉动的,也就是“零钱聚总钱”形式,制造出来的“朦胧美”。批评也许刻薄,但能因此防止中国人“夜郎自大”,也不无价值。
要冷静对待“第二经济大国”头衔
实际上,“日中逆转”这一说法,自去年年初就频频见诸日本报端。两国每公布季度GDP数据,媒体总要就“第二经济大国”席位互换炒作一番。然而,“逆转”以后怎么办?这是中日双方今后均需直面的课题。“日中逆转”这一新现象,既印证“中国的发展是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机遇”,同时也提醒中国要以日本为鉴,理性、冷静对待“第二经济大国”头衔,以发展增和谐,以国富促民富。
据新华社、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