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宏观经济展望:抗通胀成本有多高?

2011年01月10日16:1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通胀压力 宏观经济 成本因素 产出缺口 货币学派 广义货币 狭义货币 牺牲率 工业生产指数 CPI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抗通胀成本温和,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是很大

记者: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抗通胀会对经济增长有多大影响?

彭文生:当政府通过紧缩货币来控制通胀时,需求压力降低,经济增速将会放缓。世界主要国家均曾经历过从高增长高通胀到低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周期,而且在经济由过热逐步放缓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转向往往起到一定作用。经济学中经常用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CPI所减少的经济增速,来衡量控制通胀的成本。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中被称为“牺牲率”。

中国控制通胀的代价有多大?过去10年通胀周期的经验显示,这一成本相对温和。2004—2006年的通胀周期中,通胀从顶部到底部累计下降4.1个百分点,其间产出缺口下降了6个百分点,相当于通胀每降低1个百分点,产出增速减少1.46个百分点。2008—2009年的通胀周期中,抗通胀的代价要小得多,其间通胀累计下降8.8个百分点,而产出缺口只下降了1个百分点。从这两轮通胀周期来看,通胀下降1个百分点,相对潜在增速而言,产出增速平均需减少0.79个百分点。

必须说明的是,有两个主要原因决定我国本轮抗通胀的成本温和。首先,从本质上讲我国经济是一个供给过剩的经济(生产者显著多于净消费者导致投资过高、产能过剩),这个特点仍将持续。其次,本轮通胀与前两轮通胀一样是由需求驱动引起的。

通胀压力缓和,仍需管好通胀预期

记者:最新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仍在50%以上,表明经济处在扩张通道,你怎么看今年的通胀压力?

彭文生:PMI出现5个月以来首次止升回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过热风险降低:2010年12月份PMI下降1.3个百分点至53.9%,低于市场预期的55%,结束了自去年8月份以来的持续升势。

内需订单回落,外需稳中有升。从分项指数来看,反映内需的新订单指数下降2.9个百分点,但仍处于55.4%的较高位,而采购以及进口指数微幅下滑至56.8%和50.4%;反映外需的出口订单指数则比去年11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至53.5%。此外,工业生产指数从去年11月份58.5%的高位大幅下降1个百分点至57.5%;产成品库存指数虽然上升1个百分点但仍处于50%的扩张线以下,显示工业品产销势头仍然旺盛。购进价格指数回落显著,通胀压力出现缓和迹象。去年12月份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下降6.8个百分点至66.7%,出现连涨4个月之后的首次下降。

总体看,内需回升趋稳,外需稳中有升,通胀压力回落但仍居于高位。预计去年12月份CPI出现同比增速回落。去年12月份PMI稳中趋缓显示制造业经营状况继续向好,但整体增长动力有所减弱,经济将实现软着陆。今年通胀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全年平均4%左右。虽然由于生产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食品价格及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相对其他价格呈长期上涨趋势,但就它们对整体通胀的影响而言,应当将长期趋势和周期性波动区分开来。另外,大宗商品价格并非仅受我国需求的影响。如果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显著回升,则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能带来输入性通胀。这一风险需要密切关注。目前,尽管经济过热风险下降,通胀压力回落,但宏观调控必须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管理好通胀预期,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