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通胀时代 穷人收入难获实质性增长

2010年12月31日09:5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调控房价 收入增速 通胀压力 收入差距 收入水平提高 低收入群体 倍增计划 劳动者 灰色收入 财产性收入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近日,央行连续释放紧缩货币措施,又是提高存准率,又是连续加息,而12月物价走势显然与政府愿望背道而驰。虽然菜价有所回调,但涨价的商品和服务品显然在增加。

临近元旦、春节,涨价的趋势很难抑制,明年一季度,CPI涨幅很难低于5%。物价上涨,穷人日子难过,虽然政府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工资,但调整幅度很难赶上物价涨幅。对绝大多数一线劳动者来说,指望收入赶上CPI,赶上物价轮番上涨,很难!2010年的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69元,增长了13.1%,似乎很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34元,同比也增长10.5%,超过往年。但对比大幅度上涨的房价和物价,实质性的收入水平提高仍然差一截。如果考虑到股市的低迷,股民财产性收入的大幅度下降,居民购买力基本没有得到多少提高。展望2011年,虽然收入提高的概率很大,但能不能超过通胀率,仍然难说。

针对物价全面上涨,提高城镇居民购买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大幅度地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包括稳定投资者的财产性收入。最近一段,很多省市区都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江苏、广东、山西等10多个省份已经明确地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力保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跟上GDP增速。我认为,保证劳动者整体收入水平与GDP增速持平或者稍微快些,以纠正多年来我国财政收入远超过劳动者收入,GDP增速快于劳动者收入增速的 “反剪刀差”的怪现象,的确是当务之急,但能不能做到,疑问很大。而在通胀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提出确保劳动者收入5年之内翻番,很可能是“画饼充饥”,更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为什么?首先是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劳动者收入的资金来源基本不存在。我国的企业收入近年来的确获得了大幅度增长,但增长的企业只占全部企业的30%,比如今年国企利润增长幅度高达49%。但就是因为国企挣得太多,民企、服务性企业利润率才很低,很多依赖出口的加工企业今年基本没有什么利润。国企、尤其是垄断国企的确可以提高工资,但要保证大面积提高劳动者收入,必须指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有利润结余。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竞争性激烈的企业做不到。

另外,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初衷,主要是想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但低收入群体往往集中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竞争性激烈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劳动者众多,即使一些企业有钱涨工资,也很难令劳动者整体收入水平真正提高;相反,很可能因为刺激物价而使更多的劳动者实际收入下降。2010年就是例子,今年农民工工资涨幅较大,但这些一线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之后,对食品的需求大幅度增长,涨的工资远远赶不上物价,还把没有涨工资的劳动者收入降低了不少。

现在的现实是,垄断性企业有钱涨工资,赞成收入倍增计划,但非垄断性企业没有钱涨工资,不赞成收入倍增计划。因此,光提收入倍增计划,很可能是高收入群体收入继续增加,低收入群体虽然也可能涨一点,但远远赶不上物价,“倍增”的最终结果将是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能不能靠国家出钱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倍增计划”?别说国家没有这么多钱,想一想近些年来房价为什么暴涨,物价为什么跳涨,就会明白——国家拿钱,无论是加大投资,还是给大家涨工资,都会刺激物价进一步上涨。国家的钱,其实是虚的,拿多少出来都得靠印钞票,而印钞票的唯一结果就是通货膨胀。因此说,能保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已经不错,能保证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速快于垄断性企业职工的收入增速更是要务,至于收入翻番,那是幻梦。

当然,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实质性收入,国家有很多可以立即见效的事情能做——严厉审查高收入群体的“灰色收入”,限制官员的“签单权”是政府分分钟就可以做到的,能够让高档饭店的客人少一半,让绝大多数高消费场所都必须开出真实发票,让官员下班后不能动用公车,物价水平立即会大幅度下降,老百姓的购买力自然得到提高;而大幅度地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门槛,也可以立即使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得到增长。这些措施比直接涨工资要现实得多。当然,能够少发几只新股,让股市得到休养生息,让更多的中小股民能够获得财产性收入,也是政府可以做到的。

因此,要想让低收入群体得到实惠,不需要拿收入倍增计划忽悠人。如同调控房价,控制物价一样,做一两件能够触动利益集团神经的事情,立即可以见效。解决穷人最关心的问题,关键点不在收入倍增计划,而在抗通胀,做实事。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