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限制”成为楼市关键词
这一年的楼市调控,“限制”成为众多文件、措施的主基调。
4月17日的新国十条、9月29日的新国五条、11月15日外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通知》都在表达限制的声音:限制贷款、限制购房、限制外国人。
按照外管局的文件,境外个人在境内只能购买一套用于自住的住房。那些在境内设立分支、代表机构的境外机构,只能在注册城市购买办公所需的非住宅房屋。
9月30日,深圳市率先发布限购令,厦门、杭州等15个城市紧随其后。
在住房贷款上,不仅首付比例提高,一些城市的第三套住房贷款也被停止。不仅如此,央行在今年还多次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被收得越来越紧。
这些都让普通人购房的门槛越来越高。在开发商一边,融资也受到限制。
9月29日的新国五条重申了对房地产融资的控制力度,并将“暂停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停止商业贷款”等措施作为对开发商违规行为的处罚方式。
“今年的调控限制措施太多了,堵的力度很大。”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公司控股公司副总经理胡景晖说,在限制措施上,更多的是针对需求,比如提高首付比例、加息等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看来,之所以有大量的限制性措施出台,是因为增加供应需要时间,限制性措施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见效。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浙江商会副会长陈俊告诉记者,限制贷款其实是限制了那些没有太多钱却有住房需要的人群。他们只能通过住房信贷实现拥有住房的目标,但限制贷款等于把这部分刚性需求排除在市场之外。对于有钱人来说,可以通过全款的方式买房。
从今年5月起,陈俊就不断接到二三线城市的考察、洽谈邀请。几个月的时间,他就考察了十五六个城市。
“这些城市的政府官员找到我,希望我能带动浙江的民间资本到这些城市建设产业园区,改造城市。”陈俊说,从目前情况看,二三线城市已经开始热了,城市改造进程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也在加快。这必然带来房地产开发的加速。
陈俊告诉记者,尽管今年是最为严厉的调控年,但浙江的民间资本依然看好房地产领域,浙江很多从事服装等传统行业的民营公司都在今年进入房地产领域。这些民间资本在比较了现有的投资渠道后,认定房地产依然是最可靠的投资出路。
“现在人民币升值压力这么大,中小企业压力很大。因为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出口的难度在加大,国内市场又有限,资本总是要流动的,他们只能转到短平快的领域,房地产市场就是。”陈俊说,现在二三线城市招商引资的浪潮很高,浙江很多民间资本都在往这些地方流动。
房价上涨原因复杂
今年4季度,央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当前的房价水平,75.5%的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这个数字是央行有此项调查以来的最高值。
“总结2010年的楼市,我的最大感受是调控房价真的很难。”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说,原因是多方面的。
“需求方面,调控政策出台后,部分购房者采取了观望态度。但在几个月之后,房价并未明显下降,这部分购房者失去等待耐心,导致刚性需求集中释放。”周景彤说,在刚性需求集中释放的同时,投资、投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CPI的增长从年初的1.5%上升到超过11月的5.1%,通胀不断加剧使得很多人把购入房产作为避免财富贬值的重要渠道。从国际环境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在推行新的经济刺激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突出。这两方面的原因,共同推动了对房产的需求在短时期内被不断放大。
在需求短期不断释放的同时,出现了房地产供给相对不足的情况。
周景彤告诉记者,在国家加大房地产调控的情况下,有些城市出现了开发商放缓投资开发步伐的现象。放缓开发造成房地产竣工面积增长放缓,从而使得供求向更加不平衡的方向发展。比如西部城市兰州,在2010年就没有几个楼盘开盘。
“楼市调控已经有六七年的历史了,有效果,但与公众的预期还有差距。”周景彤说,我国房价上涨,原因非常复杂。不仅与普通居民的收入有关,还与整体经济增长有关;不仅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还与与国民收入分配有关;不仅与市场环境有关,也与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有关。
在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看来,今年的楼市调控让大家更加清楚地看到,影响房价的不仅有行业自身的因素,也有大量的外部因素。尽管今年有大量的限制措施,但依然挡不住资本进场。
土地问题依然是陈国强眼中的房地产市场的核心问题。“如果不能改变土地供应方式,就不能促使开发商改变依靠土地自然增值营利的模式。”陈国强说,此外,地方政府需要真正下决心整治土地市场,有了这些变化,楼市的调控才能真正见效。目前地方事权与财权不匹配,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高度依赖土地财政。
而在胡景晖看来,房地产的制度性变革尚难完成,但楼市调控已经触及了一些根本问题,接下来,土地制度改革、税收制度变革都有望启动。 (李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