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警示土地财政驱动伪城市化

2010年12月16日10:0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蓝皮书 中国城镇化 中国城市化 农民工 城市房价 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市民化 生活成本 农村土地 孩子教育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王羚

简单地把农村户口转成城市户口,并不等于城市化;土地的城市化并不是真正的城市化;面对土地财政引起的地方政府城市化冲动,更需要警惕农民成为城市化的利益受损者。

中国社科院昨日公布《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下称《蓝皮书》),多位学者在发布会上提出上述警示。

警惕城市化损害农民利益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城市化是继工业化之后又一个重大的发展动力。《蓝皮书》关注到弥漫在地方政府中间的城市化冲动,而这种冲动的一大原因在于土地财政。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昨日分析,在城市化当中,土地的城市化成为地方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土地的升值幅度和潜力很大,对地方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土地的被工商化过程,并不是真正的城市化。城市化比例是以人的城市化为标准的。”李培林说。

《蓝皮书》同时敲起警钟:不能再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实现城市化和快速发展。

李培林强调,城市化过程的本质是要使农民富裕起来,不能以农民的贫穷为代价实现中国城市化过程。

由于难以实现人的城市化,一些地方目前正在进行的城市化被称作是“半截子城市化”。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影响,比如农民工消费模式无法改变,因而这部分内需不振、经济发展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等。

农民工难以转成市民,除了现有户籍制度以及相关福利制度的障碍外,生活成本过高是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章铮的调研,从目前城市的生活成本来看,30岁以上的农民工基本没有可能定居城市。

加深城镇化不能光靠转户

为了推动农民工市民化,重庆等地正在推广户籍制度改革,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

但《蓝皮书》提出,转移户口不等于城市化,必须同时做好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各样配套政策。

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翼介绍,很多农民工的转户意愿并不强烈,原因包括,在实际操作中农民工的落户地往往在中小城市甚至城镇,以及城市房价过高、农村土地价格日渐上升等。

根据他们此前的调查,平均只有25%的农民工愿意转为非农户口,主要为了解决孩子教育等问题。这一结果与此前中山大学等学校联合在珠三角九城市和长三角十城市对农民工所做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张翼指出,农民工进城的担忧在于福利待遇的不公平。他分析,城市资源的配置不公平,使得城市人口占有了很多公共资源。农民工认为,与其在城里做穷人,不如在农村里消费,感觉生活更加体面。

李培林认为,很多地方户籍制度试点都表明,改变户籍并不能真正解决农民的市民化问题。他们还是要能就业,要在城市里买得起房子,能够加入城市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在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

为此,《蓝皮书》建议,中国城镇化道路应该走常住人口的道路,不应该把转移户口作为加深城镇化非常重要的配置。要真正把户籍与转户农民的保障福利联系起来,同时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努力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