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本报讯(记者李静)“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70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22亿元,全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3.1亿公斤,农民收入增长连续4年超6%。
粮食连年增产
“十一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稳步增强。
按照“十一五”规划,我国粮食综合年生产能力要达到5亿吨左右,农民收入年均增长要达到5%以上。
就这两个硬性指标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三农”政策目标都可以称得上是实现了“圆满”。
农业部公开的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产,2009年产量达到了10616亿斤,比2005年增长9.7%。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近日表示,“预计今年全国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7年增产。”
农民收入增长方面,“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从2006年开始,到去年连续4年增长都在6%以上。先后跨越了4000元、5000元大关。
据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农民收入已经达到了3078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了9.5%。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4869元,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开发资金比“十五”时期增加296.1亿元。
该负责人介绍,5年来,各地集中资金,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一是集中资金重点投入粮食主产区。二是集中资金重点用于中低产田改造。三是启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提出的“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