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储备库11地大名单落定

2010年11月25日09:1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天然气市场 天然气需求 天然气消费 盐穴 盐岩 城市配气 天然气管道 地下储气库 长输管道 胡见义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11月24日,本报记者独家获悉河南平顶山、辽河、大庆、长春、河南文留、鄂尔多斯、河北雁翎、江苏淮安、湖北潜江、湖北应城、云南安宁等11地已被列入国家油气储备选址。

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储气库有四个,分别为大港储气库群,京58、京51、永22储气库,苏南金坛储气库,苏北刘庄储气库。在2012年之前上述四个储气库将全部投产。

加大储气库建设,是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知情者告诉记者,国家能源局要求天然气储备量占天然气需求量20%-25%,以确保天然气稳定供应。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预测,2020年国内天然气需求将达3500亿-4000亿立方米,意味着届时国内天然气储气量应达700亿-1000亿立方米。

10年可建成

300亿-450亿立方米储量

调峰是储气库建设的初衷。

以北京为例,北京冬季高峰时天然气日消耗量超过5000万立方米/天,而在夏季低谷消耗量不足400万立方米/天。

强大的峰谷差,挑战燃气供应的稳定性。“地下储气库、气田备用产能、LNG接收站等均为重要调峰手段,综合国外天然气储备经验,地下储气库调峰投资最低。”中国石化天然气专家说。

地下储气库又可以分为盐穴储气库、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废弃矿坑储气库、含水层储气库。这其中,盐穴储气库最具优势。

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春和乐观地估计,10年之内,我国深部盐岩矿床中可以建成300亿-4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气量。

杨所估计的储气量是目前储备量的十倍之多。目前,国外储气库资源一般占天然气消费10%以上,美国为20%、俄罗斯为16%、荷兰接近40%,而我国只有3%。

已经投入使用的大港储气库群设计储备气量30亿立方米,调峰能力只有14亿立方米,用于保证京津冀天然气市场供应。“在北京天然气使用高峰时期,大港储气库调峰量也只能满足一周之需。”新奥燃气规划发展部总经理周涛估计。

已经部分投产的金坛储气库储气量约为1.12亿立方米;2011年7月10日苏北刘庄储气库投产后,储气规模增量也只有1.5亿立方米。

除了调峰,保证长输管道正常运营也是储气库的重要功能。

“天然气储库是管道的配套设施,如果没有储气库调气、调压,天然气管道将难以正常运营。”中国工程院院士胡见义说。

中石油内部人士介绍,目前国内管道总里程已达5万公里,“十二五”末要达到近10万公里。“十二五”、“十三五”乃至以后,是国内管道建设的集中期。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已列入规划的湖北潜江储气库、金坛储气库为满足川气东送的安全供气;辽河、大庆、长春储气库为稳定东北管网稳定运行而建设;中原文留、鄂尔多斯、华北雁翎则是陕京管线的配套系统;河南平顶山、湖北应城是为配合西气东输二线投运后的储气需要。

民资无缘介入储气库建设

在国外,储气库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一般采用4种方式,一是由天然气供应商承建和管理地下储气库;二是由城市燃气分销商建设和管理地下储气库;三是由独立的第三方以盈利为目的建设和管理地下储气库;四是由多方合资建设地下储气库。

而在国内,储气库是国有企业的专属领域。已经投用的大港油田储气库为中石油所有;中石化目前也在做储气库前期工作,尚未确定最终项目;外资、民资尚未参与到储气库项目建设中。

高昂的成本使民企望而却步。中石油计划在长庆建设120亿立方米储气库,预计总投资200多亿元。

安全性也是民营企业的挑战。“天然气储库的安全标准非常高,如同将一座15层楼房埋在地下,在欧美等国家也发生过事故。民营企业在进入这一领域时必须做好准备。”一位具有10年储气库建设经验的业内人士说。

尽管如此,还是有民营企业希望能够进入储气库建设领域。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建议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储气库建设。该协会认为首先应明确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建设储气库的责任;不断放开储气库等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的投资机制,鼓励有能力的下游大型企业建设城市调峰、储备设施,形成城市日常性储备能力,作为城市季节性的调峰补充。

具体操作层面上:天然气上游企业自身或者委托有资质企业承担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和运营;下游城市配气企业应该承担城市日调峰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和运营,各地方政府可要求配送企业建立天然气储备,负责城市天然气日调峰。

据上述储气库建设业内人士透露,事实上,两大巨头对储气库建设积极性并不高,储气库建设的投资也只能在销售环节收回,他们更加注重长输管道的建设,2009年气荒之所以发生,关键原因是国内储气库建设的空白。

按目前的规划,储气库仍由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垄断,规划储气库建成后虽然能很大程度缓解当下储气库不足、调峰能力不足引致的天然气季节性供应紧张问题,但对根本解决“气荒”能起多大作用仍有待观察。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