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中新社记者 吴庆才
正如7个多月前中国登上世界银行的“第三把交椅”一样,中国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话语权上升到第三位并不令人惊讶。这样的荣耀姗姗来迟,但总算名至实归。
根据IMF于北京时间6日公布的65年来最根本的一次治理改革方案,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72%升至6.39%,由原来的第六位跃居仅次于美、日之后的第三位。
虽然只是往前迈了三小步,但从历史视角看,这却是标志中国全面重返世界舞台中心的一大步。在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中国曾很长一段时间沦为世界历史的旁观者,手足无措地面对西方商业、思想和力量的冲击。
今天的中国已是一个无可争议的经济大国。在IMF中话语权的提升,表明了世界对中国经济地位的承认。这既是中国金融外交所获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中国在迈向金融大国的道路上必须迈开的关键一步。
从这个意义而言,中国荣登“第三把交椅”意义重大。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目前美国仍拥有一票否决权,其“一票独大”的主导格局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在很多重大议题上,中国还无法与美国抗衡。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在鲜花背后将是千斤重担。IMF总裁卡恩已在第一时间表示,希望中国担负更重大责任。
IMF日本代表、理事小手川大助也曾指出,日本在过去十年中,平均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百亿美元的援助。随着中国在IMF地位逐渐的上升,中国会发现自己很难再去要求其他国家承认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因而会被要求承担类似的责任。
关于责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华盛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从未说不承担更多责任,为支持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中国就曾认购了500亿美元的IMF债券。
然而,比责任更值得警惕的恰恰是小手川大助的第二句话——西方将不再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一段时间以来,将中国“去第三世界化”的呼声渐高。今年四月中国坐上世行“第三把交椅”前夕,世行行长佐利克就曾表示,第三世界的概念“已经过时”,到了将这一概念取消的时刻了。
很显然,无论是小手川大助还是佐利克,其言下之意都是希望中国尽快和第三世界说“再见”。但中国真的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吗?今年9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联合国用一场精彩的演讲阐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虽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水平较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
毋庸置疑,中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发展任务。一旦中国没有了“第三世界”的“挡箭牌”,纷至沓来的将是更多不切实际的“国际责任”。去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美国等西方国家无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对中国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减排要求就可见这一端倪。
与此同时,中国也必须警惕“第三世界”遭发达国家分化。在哥本哈根上,一些发展中小国中了美国的“离间计”开始倒戈就是一例。此外,前阶段,巴西、印度站在指责“人民币汇率”一线也表明,随着中国地位“被”拔高,发展中国家被分化的可能越来越大,中国必须更加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作为“第三世界”的立场,更多地为发展中国家发声。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也必须具有全球观,善用话语权,巧妙地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而不是把话语权简单化为说“不”的权利。毕竟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首先是要做一个令人尊敬的大国。也唯有如此,才能减缓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忧虑,才能尽可能少的支付崛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