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稀土的秘密战争
在触底反弹的稀土牛市行情中,政府的高压政策博弈私人矿主黑市交易,对垒的天平会向哪一方倾斜?
本刊记者/崔晓火(发自赣南、粤北地区)
精明的赣南人,终于又等来了稀土成为赚钱香饽饽的时机。
正值一年中采矿和生产的高峰,在富含稀土的赣南、粤北地区,与矿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山里人欣喜地看到,一座座被挖空的山体又一次流出稀土矿泥,龟裂的山间道路上又隆隆驶过满载数十吨生土的货车队。
“现在的行情,可谓前所未有。”在庆幸度过近年来国家强力整顿稀土行业的蛰伏期之后,赣南地区一名谢姓的矿区合伙人,毫不掩饰他对当前稀土行业的乐观。
一座山头,一个老板
虽然曾一度遭遇尾货市场式的每吨2000元的贱卖,但时隔多年,赣南、粤北山区出产的“工业味精”如今正在受到海内外买家的轮番追捧,并且价格水涨船高。
这些未经加工的生土,在原产地的收购价格已升至每吨11万元,不仅较去年同期翻倍,同时也是中国开始对稀土生产、出口进行限制近五年以来,稀土生土的最高价位。
不断攀高的生土售价也拉动了经过分离后稀土元素产品的价格。世界上每部iPhone硕大屏幕均要用到的重稀土氧化镝,由于产量极少,10月下旬的价格已高达每吨140万元。在国际生产商刚性需求的推动下,这一价格还在继续攀升。
往日的“工业味精”,已经华丽变身为“工业黄金”。“稀土”两个字,重新成为赣南客家人嘴边的日常用语,和当地的名产功夫茶、脐橙和野味并列。躁动的行情唤醒了一座座沉寂数年的山头。从上世纪70年代便开始敲山采矿的赣南人,如今又一次迎来商机。
在远离雨季的10月,赣南、粤北每个县的山区都密布着正从地表以下萃取稀土的白色管道。细长的管道深入斑驳的山体,像饕餮食客用以吸食猪骨髓的吸管。
“每座山头,就是一个老板。”长年和矿主合作开发矿山的赣州定南县人李方玉说。
他站在一座裸露的山体前,这是赣州市管辖的定南县与安远县交接处的一片山区,富含稀土矿石。来自浙江的矿主雇了一支采矿队,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抬走了几百万立方米的富矿土壤,保守估计利润也有上千万元。而如今,暴利后的创伤却是一片机场停机坪大小、遭荒废的“平顶山”。
自从上世纪70年代,国家最高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地质专家徐光宪院士成功地从生土中萃取用于制作武器灵敏部件、永磁体和荧光体的镨钕元素之后,赣南地区的稀土开发便随着70年代末以稀土换外汇储备的贸易浪潮而崛起。
“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就看到大人们每天推着那种小推车,从山里运土出来。”赣州安远县32岁的个体户兰如成说。如今,他掌握着一支六部工程车组成的车队,主要的生意就是和矿主合作,开山运土。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目前,近至广东、福建,远至越南,凡是有稀土矿存在的地区,就有开采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赣南人充当主要的采矿人。他们与全国各地的投资人合作,共同作为矿主发掘稀土矿,利润少则是百万元,多则高达数亿元。
“有花岗岩的地方就有稀土,有稀土的地方就有赣南人。”赣州定南县一位姓谢的矿区合伙人说。“现在要是哪里要开山,没有赣南人去,这个矿基本上就开不了。”
由于稀土萃取工艺高度复杂,精明的赣南人多年来总结出各种获取稀土的方法。既有把含稀土的土壤倾倒进篮球场大小的矿池直接置换,称之为“池浸”;也有将含硫酸盐等物质用管道注入山体表层之下萃取,被称为“原山堆浸”。
而要勘察一座山是否富含稀土矿,则是用铁管插进山体,把管道顺出来的土壤取出当场萃取,分析比对各处土壤中稀土的含量以判断其品质。
而这些方法几乎是中国独有。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稀土企业都是在精密的实验室进行萃取和生产,稀土元素的利用率更充分,对山体、水体破坏比较少,但这个方法对于中国的稀土老板们却“过于昂贵”。
“像我们这样开山,随便搞两下就是好几百万的投资,老板一般都不会关心其他的成本。”兰如成说。
稀土不“稀”
稀土是对共17种化学元素的统称,目前被追捧的,主要是其中用于制造坚固金属合金、永磁体、显像源、荧光体的氧化镨钕,以及稀土中的稀土氧化镝。
“稀土”其实是化学界历史遗留下来的名称。早在18世纪 ,由于这17种元素都很稀少,且尚未被大量发现,因而得名为稀土元素。但如今已经查明,稀土实际上并不稀少。
今年7月,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马克·亨弗里斯向国会提交的《稀土元素:全球供应链》报告中披露,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36%、13%、19%和5.5%。
内蒙古包头、江西赣州等地被称为世界的稀土之都。同时,各地还在不断发现新的稀土矿藏。今年国庆前夕,湖北省国土部门证实,十堰市辖区的竹山县境内新发现稀土矿12处,其中有世界第二大“稀土-钇”矿。
然而,中国却几乎是全世界稀土原料的唯一供应商,产量占全球总量的97%。中国为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主要国家提供稀土原料,用于制造下至电子产品,上至尖端武器的各种产品。
赣南人都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稀土价格记忆犹新。那是稀土贸易的鼎盛时期,在赣南所有错落的山头都在进行几乎无限制的稀土开采,近乎疯狂的生产吸引了觊觎已久的国际买家。
“那时候的说法是,一吨稀土换一辆丰田皇冠轿车。”管理稀土已经15年的赣州市矿产管理局监查执法大队副队长张明回忆道。他说,那是80年代末,行情一度达到历史顶峰,出口日本的稀土特别多,生土的价格可以卖到每吨15万,足以买一部高级进口车。
80年代,从北方的包头白云鄂博到赣南,中国每年生产数十万吨的稀土。中国利用低价稀土资源占领全球市场、换取外汇。
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中国的稀土生产长期供大于求,稀土价格也一直在低位运行。从1995年之后,生产严重过剩的中国稀土终于进入漫长寒冬,价格屡创新低,2005年的出口价格比1990年的一半还不到,甚至出现过一吨2000元的“废铁价”。
从那时起,同样拥有丰富稀土资源的国际稀土企业主动封闭其在国外的稀土矿山,转而依赖进口价格便宜的中国稀土,同时囤积供今后长期使用的稀土储备。2009年,当中国稀土产量达到12万吨,美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稀土储量较大国家却产量为零。
根据中国稀土学会统计,中国的实际稀土储量已经下降至世界总量的30%。作为工业重要战略资源,稀土却在价格被压低后大量向国外流失;经过跨国企业科技力量生产出的产品,最终又回流中国市场。国内稀土资源的浪费,终于惊醒了中央政府。
2006年,国土资源部开始实施稀土限产、限制出口计划,引致跨国稀土企业反弹,海外媒体热炒。但中国政府坚持每年封山育林,稀土的价格逐步回升。
今年,商务部的稀土产品出口配额为30258吨,不及2009年的四成。目前,政府尚未公布2011年稀土各类元素的生产和出口配额,但中国国内业界普遍的共识是支持中央政府的高压整顿,以保护稀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