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利润大量外流一直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隐痛,但至今都难以寻求有效的手段来消除这种弊端。
利润外流由来已久
在去年中国汽车市场取得超过1364万辆的销量,超越世界老牌霸主美国首次跻身全球榜首后,从今年前9个月的市场表现来看,一些机构大胆预测中国今年的市场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继续领跑2010年全球车市。
汽车产业表面繁华的背后,核心技术的缺乏导致利润严重外流的窘境,却丝毫未得到缓解。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是“国际资本以40%的资本,占据50%的份额,攫取70%的利润”。由于并未有权威机构对中国汽车产业利润外流的数额进行有效的统计,70%这一数字尽管缺乏有力且科学的数据支撑,但至少表明利润外流已经发展至何种程度。
盖世汽车网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实际上,对于利润被外资大肆攫取的事实,中国汽车业界并不忌讳谈及该话题。因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外资便开始陆续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并一直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时至今日,在政府强推国产化率后,中方在合资企业中的话语权仍未占据主导地位。
核心零部件技术
缺失是主因
事实上,自主品牌力量薄弱和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缺失,已被业界公认为是造成中国汽车产业利润大量流向外方的症结所在。尽管政府近两年开始逐渐重视起自主品牌发展的重要性,但在政策调控中却也难完全偏向本土企业。作为俨然已融入中国汽车产业的合资企业,中方无法获取技术,利润拱手相让就难免。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外资品牌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70%左右的份额,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不足30%。截至2008年,中国本土整车制造商的数量达到130多家,但在482万台轿车发动机产量中拥有自主产权的仅占24.5%。
目前,在中国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中,其发动机和变速器等技术基本都来自于欧美日的各系列,如德国道依茨、英国珀金斯、美国康明斯以及日本电装等。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则被类似博世、德尔福以及西门子这样的企业控制。尽管这些企业中有很多在中国市场与中方企业共同组建了合资企业,但由于政府并未对零部件的合资股比作要求,因此外方往往对合资企业拥有控股权。并且,外资在动力总成方面的独资倾向未见消退。更有相关数据统计,外资零部件企业已占到我国零部件市场近八成的份额。这对于本就处于弱势的中方而言,要想获得关键技术无疑再次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以奇瑞、比亚迪和吉利为代表的较为“纯粹”的自主品牌,尽管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仍只停留在中低端的市场竞争。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的数据,截至到8月底,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由1月份35.9%降至27%,表明自主品牌在外资产品策略下探等因素的打压下,缺乏与外资品牌真正相抗衡的力量。因此,有业内专家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巨额利润外流仍将持续二十年甚至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