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输入性通胀压力大CPI或再创新高
尽管8月份CPI已在7月份的年同比3.3%的高点上攀升至3.5%,但近期一系列迹象表明,这一趋势并没有改变,9月物价指数将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再创年内新高。业内人士预计,9月份CPI将超过8月份3.5%的同比涨幅,最低也将与此持平。上海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胡月晓预计,9月份CPI将达3.9%。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也认为,9月份以来,国内食品价格总体处于持续回升过程中,因而判断当月CPI同比增幅为3.7%左右,再次创出年内新高。
有专家指出,美元等货币不断贬值,导致全球流动性对货币市场开始失去信心,转而投资黄金、大宗商品等领域,无疑全球资源价格将被进一步推高。因此,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将加大。
中国社科院研究报告甚至建议,政府对价格控制的目标不宜定得太低,可考虑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升幅目标上调至4%左右。该报告预计第三季通胀率将会见顶,第四季开始逐步回落,并持续至明年上半年,至明年第三季起回升。报告估计今年CPI升3%,明年升幅3.2%。
虽说CPI节节拔高,但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表示,“我不认为中国现在和今后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内会出现像2006-2008年那样的高额通货膨胀。”樊纲说,“现在3%左右,未来也许会到4%,但是我不相信会到6%,会到8%。”他作出这一判断的原因主要是,当前中国各行各业都存在着过剩生产能力,在这种时候,消费品当中的很大一部分制造业产品要想涨价是很不容易的。
加息与否受制于国际环境
在宽松的流动性和膨胀的资产泡沫面前,CPI走高与对通胀的预期恐怕将是一把长期悬在头顶的利剑。这把利剑使得人们开始不断猜测,央行可能会在未来某一时点突如其来的加息。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称,未来维持较快的经济增长比控制通胀预期更容易实现,不能完全排除年内加息的可能性。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日本的降息及美国进一步实施量化宽松措施的可能,不仅导致中国面临热钱涌入的风险加大,更进一步导致中国货币政策的被束缚。因为,一旦央行加息,无论是常规加息还是只加存款不加贷款的不对称加息,都将导致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息差再度扩大,这将会让本已憧憬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更有动力涌入内地进行套利交易,进一步捣乱内地的金融市场。
因此,很多人士认为,在欧美未开始停止量化宽松措施前,内地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说,人行虽然一直在做收紧流动资金的动作,但采取加息这个极端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尤其近期通胀有开始回落之势,更无必要加息控制。瑞银经济学家汪涛称,9月物价已渐受控,经济过热情况受控,因此看不到有更改调控方向的诱因。
汪涛认为,尽管由于食品价格对CPI增长的贡献达2/3,而核心制造业产品价格仍保持平稳,以及对全球和国内需求放缓的担忧,再加上不希望引发“热钱”加速流入国内的考虑,使得政府并不情愿加息。
但她表示,适度的加息不会显著拖累经济增长,加息还有助于稳定通胀预期,而且加息会令资金成本上升,有助于遏制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的上涨;更是因为预计政府不会出台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所以虽不存在立即加息的风险,但不能完全排除2010年加息的可能性。(驻京记者吕天玲见习记者孙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