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口越积压越重的铁矿石“压港事件”,终于“上达天听”。6月12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消息称,发改委、交通部、铁道部、商务部四部委已联合下发了《关于对港存进口铁矿石进行疏港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方面采取措施,尽快将目前已达到历史最高位的压港矿石存量进行疏港。
目前,港口囤积的铁矿石现不仅使中澳谈判充满变数,也使贸易商们进退维谷。一纸《通知》,能否使得压港难题迎刃而解?
屡创新高
今年年初以来,国内港口铁矿石港存积压情况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5月15日,全国主要港口港存铁矿石7922万吨,达到历史最高位,相当于2007年中国全年铁矿石进口量的20.68%。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港口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在国内主要的进口铁矿石对方港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港口分别是青岛港、日照港以及天津港,它们所囤积的在港铁矿石数量占全国港存的近40%。三大港口进口铁矿石库存5月初合计达到约2400万吨,比1月初库存增加约26%。其中天津港、青岛港、日照港分别增加了53%、28%、11%。
为解决压港问题,《通知》举“各方之力”,如:钢铁生产企业要发挥企业内部矿石料场的堆放能力,尽快将企业存放在港口的铁矿石运往厂内;贸易企业需将滞存在港口的铁矿石尽快明确流向,迅速销往符合钢铁产业政策要求的钢铁企业,严禁借港口堆场大量存货。
而港口也被要求在自查的同时,按规定提高铁矿石存放费。上述港口资深人士透露,以天津港为例,为缓解铁矿石压港问题的严峻,已将存放费调整为30天内免费;30~60天收取每吨每天0.1元;60~90天收取每吨每天0.2元;90天以上收取每吨每天0.4元。
“早在通知下发前,压港问题较严重的天津港就制定了这一新堆存费收取方案,并于6月1日实施。此前,我国港口存放铁矿石90天以内只收取装车费和卸船费,而没有存放费。90天以上每吨每天0.10元。而实际操作中,通过存放商和港口的协商,超过90天有时也可以免费或以很低的费用存放。”上述资深人士如是说。
据悉,《通知》还要求,各港口在6月20日前上报自查结果,包括当前的港存情况及疏运计划。四部委将适时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专项检查,督促铁矿石疏运工作,并对铁矿石长期滞港企业将商请银行慎贷,防范金融风险。
各方赌“涨”
铁矿石“压港”之所以屡禁不止,其背后有着严密的产业链条“作祟”。
“港口对于铁矿石存放态度比较宽松,低存放费用甚至免费的政策使得贸易商囤积铁矿石没有过多的成本压力,从而助长了铁矿石贸易商囤积的积极性。除了港口方面,铁矿石进口资质比较宽松,使得贸易商比较分散,难以统一协调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上海兰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行业分析师尹燕峰表示。
此外他指出,根本原因在于,中澳铁矿石谈判一直处于胶合状态,国内铁矿石贸易商比较强烈的预期是:中方会在谈判结果中让步。因此,贸易商纷纷囤货待涨,以谋取后市大额利润。
某钢厂负责铁矿石进口的一位主管告诉记者,不仅是贸易商在豪赌中澳谈判,就连一部分大型钢厂都如此预计。钢厂对下一步预测比较悲观,一旦谈判成功,估计上涨幅度很大;而谈判破裂则更是需要购买现货矿。无论出现哪种情况,这两者都会比目前的铁矿石协议价高出很多,因此资源储存必不可少。“但压到一定程度,把港口的周转功能都丧失掉了。”
“更有甚者,某些大钢厂不仅为自己囤积大量的铁矿石,甚至靠可以拿到协议价的便利,转手再作为现货矿出售,这样甚至有可能比自己生产钢材的获利还要高。”
按照这位主管的说法,无论是贸易商,还是赚取协议矿与贸易矿差额的部分钢厂,它们豪赌的结果就是,铁矿石到岸数量急剧增加,港口的分散能力显得捉襟见肘。
掩盖的危机
上海港务集团负责人介绍,目前各港口的压港情况比前一段时间已有所缓解,但是那些大量依靠进口铁矿石的南方港口仍然比较严峻。
“新的收费标准实施后,疏港情况尚未出现明显好转,关键是国内铁路运能总体紧张。”上述港口资深人士认为,今年以来,由于保煤、油、粮食以及抗灾物资运输任务十分繁重,港口接卸能力大于铁路疏运能力,造成港口堆场积压。
在四部委的《通知》中,相关部门总结造成压港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有:受铁矿石、焦炭等价格近期上涨较快以及从紧的货币政策等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部分小钢铁企业开工不足,贸易矿销售不畅,积压严重。
随着政府调节的深入,压港问题得到解决只是时间问题。然而业界更为担心的是在中澳谈判的危机关头,大量的铁矿石压港对谈判非常不利。它虚增了国内铁矿石进口量,造成了“需求旺盛”的假象,给力拓等澳洲矿山涨价以口实。事实上,1~4月份中国进口铁矿石实际消耗仅为83%,其余17%被积留在港口。
但随着疏港等措施的开展,中国的不利局面正在得到改善。“国家加大对铁矿石疏港力度,加之目前钢材市场价格高位回落,钢厂出货趋弱,奥运因素和焦炭成本大幅上涨使得部分产能受限;贸易商增加囤积风险,铁矿石存放费的增加又增加了贸易商的囤积成本,所以贸易商加快了铁矿石销售速度。国内市场铁矿石实际供给量增加,近期现货市场价格回落,这一现象对于中澳谈判中方有力低位有实质性的促进。”尹燕峰如是说。(来源:中国经营报 张淑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