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建议
1.积极应对国际粮食价格飙升对国内粮食供求和价格产生的负面影响
国际粮价持续上涨,目前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发出“粮价继续上涨会引发战争”的警告。面对国际粮食市场的重大危机,我们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增加粮食供给。主要是加大直接补贴的力度,促进粮食生产。其次,要健全和完善粮食市场体系价格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功能,政策性粮食采取公开拍卖、竞价销售的形式,进行公平和公正交易。再次,要应进一步控制国内粮食出口,可以通过降低出口退税、提高出口关税、实施配额限制、控制出口企业资质等措施,防止由于国际市场价格诱惑导致出口大幅增加,造成国内供给短缺。第四,要采取措施抑制农资价格过快增长带来的种粮成本的快速上升,国家应对化肥等农资采取更加严厉的出口限制措施,以增加国内供给。同时,通过减税和财政补贴的方式,帮助农资生产企业缓解原料价格上涨的压力,鼓励其扩大生产和稳定价格。最后,要严防投机资本兴风作浪。目前,我国粮食期货和粮食外贸在世界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十分有限。包括现货与期货在内的信息多不对称,受制于国际粮食“大鳄”,为此必须加强信息分析和综合研究,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损害国家粮食安全。
2.货币政策在总量控制的同时,要加大信贷结构优化的力度
针对当前热钱流入导致的货币流动性增大,要继续运用存款准备金、信贷规模控制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货币政策手段,坚持大力回收流动性。在坚持总量调控的同时,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在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同时,要完善担保、贴息等制度,加大对“三农”、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贷款支持。由于物价高位运行,当前居民存款实际利率为负,使居民存款大幅缩水,使从紧的货币政策大打折扣。建议国家停征利息税,以增加居民利息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3.加大财政补贴的范围和力度,发挥财政政策在增加供给方面的优势
针对物价上涨给特定行业和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政府已经对出租车司机、生猪和粮食生产、在校学生伙食进行了补贴,对稳定社会物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财政状况良好,收入增长较快,并且补贴政策造成的扭曲比行政干预要小得多,因此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补贴的范围和力度。比如,在发电企业自身消化部分因电煤涨价增加成本的同时,国家可考虑适当提高上网电价,提高发电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电网企业提供补贴,暂时不提高电网销售电价。
在大力支持粮油肉等农产品生产,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的同时,做好必需商品进口以及储备物资投放等相关财政工作,促进市场供求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财政增收部分应更多地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倾斜,通过增加政府公共服务开支,改变居民的谨慎性消费预期,促进居民扩大消费。继续调整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节能减排、公用交通和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支出。
4.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我国的经济周期本质上是投资周期,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是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和防止经济过快下滑的关键一环。2008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为了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较高增长。但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此,应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新开工条件。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提高限制发展行业的准入标准和项目资本金比例。坚决停建违法违规项目。加强和改进对全社会各类投资活动的引导、调控和监管,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为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要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拓宽服务消费领域,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撰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