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阜阳病毒感染儿童升至1199例20死 扩至河南 否认瞒报病情 专题 -深交所规定中小板高管离任半年内不得减持公司股票 (通知全文) -紫金矿业被曝造假偷税 昨封死跌停 保险资金大举杀入中石油A股 -发改委协调电煤紧张 或给电企补贴 补贴打消成品油调价预期 -凉山童工续:警方控制部分涉嫌工头 游览参观点票价只许降不许涨 -环保部出新规:重大决策需论证公示 海水入侵山东两千平方公里 -农业部建议企业海外租地买地种粮 粮食局:粮食库存数字真实可靠 -证监会称或将放开同名多账户 858家公司派现总金额翻番(名单) -7外媒采访圣火登珠峰 包括CNN 西藏始终置于中央政权有效管辖 -一季度中国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6524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经济观察:"双防"遭遇威胁 通胀压力在升级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4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通胀压力在升级

    "双防"遭遇潜在的粮价上涨压力和投资、消费"双膨胀"威胁


    近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国内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多种迹象表明,价格运行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全面上涨的风险仍然存在,全年实现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以内的目标难度很大。

    怎样科学、准确、及时处理好价格运行的主要矛盾,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历史经验来看,目前应着重从两个大的方面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全面上涨。

    严防粮食价格大幅上涨

    粮食价格涨幅远远小于其他食品价格,有补涨要求。当前的价格上涨,是以非粮食品种的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为主的价格上涨,肉类、植物油、奶类、水果、餐饮价格都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这与以往的由粮食价格上涨引发的食品价格上涨不同。

    2007年,以猪肉为主的肉类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1.6%,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3.9%,主要植物油品种的涨幅为25.4%~35.8%,主要油料作物品种的价格涨幅为17.2%~36.1%,而同期粮食价格仅上涨6.3%;2008年1~2月肉类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3.3%,其中猪肉价格上涨70.3%,主要植物油的涨幅为47.2%~50.1%,主要油料作物的价格涨幅为37.4%~52.3%,而同期粮食价格仅上涨5.9%。比较一下可以发现,2007年以来我国粮食价格的涨幅远远落后于上述食品价格的涨幅。

    从重要食品价格变化的时间轮动顺序来看,先是猪肉价格在2007年初开始大幅度上涨,接着是牛羊肉以及植物油价格在4月份开始大幅度上涨,然后是油料作物价格在6~10月份先后大幅度上涨。而玉米、小麦、粳稻等粮食价格目前虽有小幅上涨,但尚未出现大幅度上涨,与肉类价格的涨幅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从未来的发展来看,粮食价格有补涨的可能。

    目前粮食与主要农副食品的比价偏低,粮食价格有上涨的客观条件。从主要食品及农产品与粮食的比价关系变化来看,由于2007年以来主要大宗农产品价格涨幅差距变化较大,因此食品及农产品与粮食之间的比价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比价关系已经由原来相对稳定的、合理的比价关系发展到目前新的、不稳定的比价关系。

    目前,生猪价格与粮食价格的比价在1:10左右,但根据传统的经验来看,二者合理的比价关系应在1:5.5左右;目前大豆与粮食的比价在1:3左右,而根据传统的经验来看大豆与粮食的合理比价在1:1.8左右;目前大豆油(散装)与粮食的比价在1:8左右,而根据传统的经验来看大豆油(散装)与粮食的合理比价在1:5左右。总体来看,目前粮食的销售价格与其他主要食品的销售价格相比,处于历史的最低比价水平。从粮食和主要食品的比价关系上看,未来粮食价格也有继续上涨的要求。

    粮食生产成本的上升幅度大于粮食价格上升幅度,客观上存在推动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从粮食生产的成本变化来看,目前粮食生产的成本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2007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其中12月份上涨13.0%。2008年1~2月,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5.4%,其中1、2月份分别上涨14.3%和16.5%,呈现加速上涨态势。

    4月中旬,国内尿素零售价格平均在2100元/吨左右,同比上涨20%左右,60%的大颗粒钾肥3600~3700元/吨,平均上涨1600~1700元/吨,涨幅为80%左右;64%的国产磷酸二铵4680元/吨,上涨2000元/吨以上,涨幅为75%左右;45%的硫基复合肥3400~3500元/吨,45%的氯基复合肥3200~3300元/吨,同比均上涨1500元/吨左右,涨幅分别为70%~80%。

    另外,农用柴油、农药、农用薄膜、农业雇工价格涨幅也均明显大于粮食价格的涨幅。在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幅度远远大于粮食价格上涨幅度的情况下,农民生产粮食的收益明显减小,粮食价格存在因生产成本增加而上涨的客观压力。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粮食价格有一定的影响。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世界银行本月9日发表报告说,截至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同时,世界粮食储备正在减少。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自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只够维持53天,远低于去年初169天的水平。国际公认的安全储量是至少满足70天的需求。

    粮食供应短缺问题已引起全球众多国家的担忧。在亚洲,泰国、越南和印度等大米生产国正减少或限制大米出口,以平抑国内米价,确保供应。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则提出了多项旨在增加大米产量的措施。粮食储备的减少和各粮食主产国控制出口的措施,将进一步增加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而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的格局,对我国粮食价格的上涨,也将产生相应的影响。

    国内粮食供给总体上有保证,但受多方面影响,粮食价格走势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连续几年的农业丰收,使我国目前粮食价格在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目前国内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国家现有1.5亿吨到2亿吨的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

    而且,今年冬小麦面积达到3.2亿亩,比去年增加90万多亩,基本实现了安全越冬,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水稻方面,南方水稻主产省面积增长趋势明显,北方水稻主产省水稻面积稳中略减,预计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较上年增312万亩,为今年粮食产量的增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有利于粮食价格的稳定。

    但是由于国际粮食价格上涨较快,国内粮食生产也面临成本上升,特别是化肥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一方面生产资料价格高位运行,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粮食价格偏低,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给春耕及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另外,受前一时期雨雪天气交通受阻,大量外出务工农民没有回家,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缺乏劳力的矛盾十分突出。春节过后又有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更加紧缺,为粮食的生产造成一定的隐患。

    同时,我国粮食区域性、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粮食供求在时间上、空间上、品种上的错位都会影响局部粮食价格的上涨,进而产生全局性的影响,可能导致粮食价格的普遍上涨。对此必须高度警惕。如果粮食价格上涨,可能成为今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

    专家:通胀已开始侵蚀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国家统计局昨日(4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同比名义增长11.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3.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3.2个百分点。

    研究报告称物价处于全面通胀转折点调控需把握力度

    "短期内,物价转向全面通胀压力加大,有导致经济下滑过快的风险,因此调控需要把握好力度。考虑到出口下降等因素,未来经济可能还有通缩压力。"这是4月25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8》(以下简称"报告")的预判。

    首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骤降通胀侵蚀购买力

    与去年同期16.6%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相比,今年一季度3.4%的实际增长率大幅下降。这主要是受物价处于高位影响较大。

    警惕投资、消费双膨胀

    投资和消费双膨胀是我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充要条件。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历史经验来看,凡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超过15%且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20%的年份,或者投资和消费增长的算术平均值超过20%的年份,都出现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最典型的是1988年和1994年,198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5.4%和27.8%,当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8%,成为当时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价格上涨高峰;199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0.4%和30.4%,当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1%,再次创出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新高。

    之所以在投资和消费双膨胀的年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投资的高速增长拉动投资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在成本上推动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迫使生产消费品的企业提高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而社会消费高速增长(消费膨胀)的市场环境使企业提高消费品销售价格、转嫁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行为能成为现实,或者说消费的膨胀使上游产品上涨向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成为可能。

    如果仅仅是投资膨胀,而在消费增长比较平稳的情况下,虽然投资的高速增长导致投资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生产消费品的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但由于末端消费市场的销售环境的限制,企业提高消费品销售价格、转嫁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愿望难以成为现实,在严酷的市场竞争面前,消费品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敢提价而只能在企业内部通过其他渠道消化生产成本的增加。

    也就是说,没有消费的膨胀,上下游价格的传导是不畅通的。例如,2003~2006年,虽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在20%以上,平均增幅超过25%,但由于消费增长相对平稳,各年的增长幅度均在14%以下,平均增长幅度低于12.5%,没有出现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应的高速增长,因此这几年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

    但是,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在向投资和消费双膨胀的格局方向发展:2007年下半年以来,在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也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增长,6~12月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均高于16%,其中10~12月的增长幅度均超过了18%,而2008年1~3月份零售总额增长则高达20.6%,其中3月份增长21.5%,呈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受投资和消费需求较快增长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出现加速上涨的态势,2007年6~12月份价格总水平涨幅分别为4.4%、5.6%、6.5%、6.2%、6.5%、6.9%和6.5%,2008年1~3月份累计涨幅达到8.0%,其中1、2、3月份涨幅分别为7.1%、8.7%和8.3%。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年呈现25%以上的高速增长之后,已经积累了较大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2008年1~3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累计上涨6.9%,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7.5%,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中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出厂价格1~3月份分别上涨24.9%和9.2%,涨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24.5和3.0个百分点;从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来看,1~3月份生产资料销售价格累计上涨14.4%,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3个百分点,其中钢材和原煤价格分别上涨33.3%和29.3%,涨幅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2.3和21.9个百分点。

    这说明目前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对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已经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的快速增长,将使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的渠道变得十分畅通,使上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成为可能,从而使原来价格持续低迷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成为可能,甚至使前几年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滞后影响集中显现,使目前由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价格上涨发展成为全面的价格上涨。

    可见,当前经济运行正在向投资与消费需求双膨胀的方向发展,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可能客观存在。在目前居民消费刚刚转旺的情况下,不宜对其采取任何限制的控制措施,但应密切关注其发展变化态势,必要时对政府的消费进行必要的控制。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严格控制投资的过快增长,使得投资的增长速度与国情、国力及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特别应防止地方政府因换届效应而出现的盲目投资现象出现。

 

(徐连仲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相关文章:
商品期价为何在高通胀阶段止步不前
应对输入型通胀:中国的全新课题
能否再加息控通胀 中外专家激烈争论
哈继铭:今年GDP增长可保10% 全球通胀09年缓解
通胀问题专家预计:中国全年CPI增幅会高达7%
CPI节节上涨通胀压力考验美联储
图片新闻:
杭州湾跨海大桥每年可降低运输成本22亿 区域经济格局将改变
北京奥运主降机场天津机场新航站楼启用 年旅客吞吐量可达千万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反贫困进程/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 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
· 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 考研资讯大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现代化报告—国际现代化 / 生态现代化 / 社会现代化 /科学发展报告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