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香港落幕的“环球资源礼品及家居用品暨婴儿及儿童产品采购交易会”上,印度商人Shaheer Ahmad不无得意地跟记者说:“今天早上有一个德国买家说准备放弃一家中国供应商,采购我们的产品。”
Shaheer Ahmad负责的是一家生产玻璃器皿和工艺品的公司——Rajan Overseas,他认为自己的产品与中国供应商相比,有相当的价格优势,“中国成本上升带来的价格上涨,对我们是一个机会”。
受展会主办方环球资源(NASDAQ:GSOL)(一家B2B公司)邀请,Rajan Overseas公司今年开始小规模进入环球资源在香港、广州、上海、深圳等地举办的系列国际采购交易会。
“我们还预定了下两年的展位。”Shaheer Ahmad毫不掩饰他对抓住机遇的紧迫感。
展会期间,环球资源发表了一份“中国供应商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根据对711家中国供应商近半年的调查:“80%大中华地区的供应商计划在未来六个月提高出口售价,幅度高于上一次调查的59%,并且是自2005年‘中国供应商调查报告’首次发表以来最高增幅的一次。”
涨价!涨价!
和印度Rajan Overseas公司9平方米的标准展位相比,中国公司、福建省莆田市新兴礼品有限公司相当于四个标准展位的空间要显得阔气很多。它刚刚从已经结束的“广交会”第一期转战到香港。
“今年广交会的客人明显来少了,买家大概少了20%。”林庆国不无忧虑地说。去年以来,中国出口的寒流就已经到来,虽然2007年公司出口形势还在保持上升,但是总体的宏观环境并不令人乐观,成本上升的趋势还将在2008年继续。
以新兴礼品公司为例,林庆国告诉本报记者,“去年成本总体上升了15%,所以我们的价格也上升了15%”。
“新兴礼品”的产品主要是陶瓷、礼品蜡烛等工艺品,15%的总成本(以2007年计)增加来自于:原材料占8%(包装材料价格上升了40%、原材料蜡上升10%)、人工占3%、汇率3%-5%。
持同样看法的中国供应商占了大多数。
根据环球资源2007年“中国供应商调查报告”数据显示,711家分别来自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山东等地的供应商,有80%表示去年上调了出口产品价格,仅有16%表示价格不变,而另有4%表示价格下降。在表示涨价的大多数供应商中,表示涨价幅度在5%的占了53%,另有37%表示涨幅为5-10%,9%表示涨幅为10%-15%,1%表示涨幅超过15%。
定价权“分水岭”
中国供应商可以轻松掌握“定价权”吗?
在香港驻扎了近20年的澳大利亚Coles Group采购负责人Mitch Geal委婉地描述了这场价格之战:“在过去的10年,零售商(买家)与制造商(卖方)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近以来零售商的确因为中国成本的上升而受到困扰。”
“价格涨幅多少是您可以‘忍受’的?”记者追问另一位来自欧洲Geworld Group公司总裁Stefano Piccini。
5%,几乎是大部分欧美及发达国家买家可以涨价的底线。
中国制造新一轮的价格调整将能获得国际买家的广泛认可吗?——在这场敏感的定价权争夺中,成熟欧美及发达国家市场,起到关键的作用。
根据环球资源的调查,中国产品出口市场北美占31%,欧洲占了45%,其它新兴市场北欧、中东、非洲、亚洲仅占余下的24%。短期看,中国产品能否成功抵御“出口寒流”,还需要看欧美市场的脸色。
“美国客户比较难接受涨价”,广州盈浩公司的何敏仪说,买家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本国经济的形势,“欧洲客户好接受一些(涨价),能涨多少,每个都不同。”
能否掌握“涨价”的主动权,中国供应商分成两类:一类是品质、设计能力提升较快,短期较难找到替代厂家的、生产中高档产品的厂商,他们相对强势,基本能将涨价转嫁出去。
一个相对乐观的背景是,根据全球行业咨询机构TDC的统计,全球75%的玩具产于中国,而服装、礼品、电子等消费品领域,中国也是绝对值超过50%的出口大国。
另一类则是那些可替代性较高的低端、普及型产品,议价能力不很强。
上海云脉实业公司一位人士在他们摆着泳圈、塑料玩具的展位上告诉记者,公司最近涨价的最高幅度仅有几个点,他说,“不敢”涨价的原因是中国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你涨了别人不涨,客户就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