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A股遭遇半年来最大跌幅 市值一日蒸发1.7万亿 沪指跌破4600点 -人事部:公务员考录不实行资格考试 省级从基层招考比例至少50% -中国平安首跌停引质疑 基金持有市值最大前50只重仓股(名单) -保监会:提高保险资金海外投资比例 证券发行交易改革启动在即 -10家中国公司获得军品出口许可授权 大客机公司组建方案初成 -5起重特大事故处理情况:查处183人 沱江大桥坍塌事故责任人受贿 -手机漫游费听证会22日封闭举行 三关键词:成本 同网同价 透明 -建设部长:中等收入家庭应纳入住房保障 京沪穗深房价或年跌10% -华中电网趋紧 湖北重庆四川紧急拉闸限电 南方电网今年仍缺电 -国务院通知防范应对强降温降雪天气
08年宏观经济增长趋势、政策建议及调控关注三问题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1 月 2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08年宏观调控要高度关注三大问题

    (一)高度重视经济增长面临的外部风险

    美国经济减速和次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目前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2007年世界经济出现回落态势,尽管我们认为次级债危机不会导致美国经济进入明显的衰退或萧条,但2008年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增长低迷的可能性明显增大,石油价格上涨、美元持续贬值、伊朗局势不稳等,使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外部风险可能要大于内部风险,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估计。

    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次级债危机风险已经从房地产领域扩大到了消费领域,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四个月下降,去年11月份达到两年来最低水平,反映消费者的支出出现一定的疲软,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欧盟、日本以及整个世界经济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判断美国经济将进入衰退还言之过早,但目前美国待售房数量,二手房销售量的变动情况都是近10年最糟糕的,显示美国住房市场向下调整尚未结束,可能会延续到2009年,这与近期失业率上升、消费增长放慢等共同作用,将对美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增长产生持续性影响。美国及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使我国面临的外部风险明显增大。

    2008年我国需高度警惕来自外部的四大风险:其一,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在增大。我们认为,本轮通货膨胀压力一部分来自国际市场石油和基础原材料以及粮食等价格的上涨。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涨势惊人,先后突破80美元/桶、90美元/桶,刚进入2008年就迎来了100美元/桶的新高。导致石油价格大幅攀升的原因主要是供求矛盾、地缘政治动荡以及大量投机资金等非可控因素。受此影响,我国原油出厂价格由去年10月份的4.2%猛升至11月份的22.6%,成品油中的汽油、柴油和煤油价格纷纷全面上涨;从趋势看,仍然旺盛的全球需求以及供应能力紧张、中东紧张局势、强劲的投机资金流动等因素仍将会进一步推升国际油价上涨。铁矿石、铜、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可能居高不下,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必然会传导到国内,推动国内价格上涨;其二,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经济减速不仅降低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也将降低欧洲、日本等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将影响中国出口增速放慢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虽然目前我国出口增速适度放慢有利于缓解贸易顺差及内外失衡的矛盾,但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以及多年来来之不易的国际市场份额(尤其是制造加工业),仍需要我们保持一定的出口增长速度,出口一旦大幅滑坡,对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极为不利;其三,全球性流动性过剩尚未发生逆转,美国经济逐步走弱带来的美元加速贬值以及继续降息等因素,将导致国际资产泡沫风险加大,同时国际游资将继续流入中国,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和中国资产价格进一步膨胀的压力;其四,在经济减速背景下,中国巨大的经常项目顺差会变为更加敏感的话题,贸易摩擦加剧,汇率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二)如何稳定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

    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以来,我国两次出现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推动整个价格总水平上升的情况,2007年以来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造成价格波动的因素较多,但这确实表明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尚不够稳定,一些重要农产品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的现实。在国际粮食及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的环境下,稳定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仍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宏观调控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1)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和农业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下,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虽然我国粮食连续四年丰收,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尚未根本提高,耕地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再加上异常天气频繁发生,水资源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仍然突出,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和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2)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造成农业生产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再加上农业资本投入的相对不足,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的提高,也给农民增收带来一定困难;(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长期高位运行,不仅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在相当程度上也抵消了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为农民带来的实惠;而农产品价格受生产发展、供求关系的影响不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上升,一旦供求失衡价格上涨过快,政府会通过调控最终使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水平上。这两方面因素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产生很强的约束;(4)务工就业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过剩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仍存在体制性障碍,部分外出务工农民的素质和技能还不完全适应二、三产业发展的需要,这也将影响农民增收。总之,农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及进一步增收难度加大,将对消费需求增长产生一定约束。持续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消费增长,进而提高消费率,一直是近期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课题。

    (三)对结构性通胀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

    进入2007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攀升,CPI涨幅连续四个月在6%以上,11月份涨幅达6.9%,1-11月累计上涨4.6%,成为自1996年以来的最高涨幅。反映生产者的价格指数上涨加快,PPI从10月份同比上涨3.2%突升至11月的4.6%,创出两年来的新高;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由10月的同比上涨4.5%升至6.3%。PPI和CPI结束了前期背离走势开始同步快速上涨,对此有观点认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已经传导到生产领域,结构性物价上涨已经转向全面物价上涨,中国事实上已经发生全面通货膨胀。我们认为,应当客观、冷静、全面认识当前物价上涨,此轮物价加速上涨,不是一种内在的长期趋势,而是由于部分粮油、肉类产品及国际石油价格阶段性的供应紧张而引起的价格上涨,而且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会引发全面通货膨胀。不过,当前物价上涨的背景和2003、2004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通胀压力决不可掉以轻心。

    首先,这轮价格上涨最显著的特点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除食品类外的核心通货膨胀率一直在1%上下窄幅波动,估计2007年核心通胀率也仅为1%左右,这说明经济增长的内在通货膨胀压力并不大。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农产品涨价带有恢复性质,原因是短期性的供求不平衡。目前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和增加农产品供给的措施,生产周期过后农产品价格将会回落。此波物价上涨的走势在性质上与2003年和2004年相似,持续性不强。2003年10月食品价格上涨突破5%(5.1%)后持续了13个月,成为导致CPI短期内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这次食品价格从2006年12月再次突破5%(5.8%)的涨幅,目前已持续了11个月,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估计今年下半年农产品价格会逐步回落。食品价格下降将会影响整个价格总水平回落。

    其次,PPI快速上涨主要是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所推动的,并不是CPI向其传导的结果。如图所示,2007年CPI呈逐月攀升之势,而PPI在7月份之前则与CPI走势相背离呈逐月回落态势,但8月份PPI扭转降势开始小幅回升,11月涨幅创出两年新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原油、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国原材料产品价格产生了直接推动作用。从趋势看,经过持续几年高增长,我国供给能力大大增强,总供给增长一直快于总需求增长速度。价格的明显上涨并不是由总供求失衡所引起的,2008年的情况依然如此。

    其三,流动性过剩与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偏快增长难以传导到CPI。我国货币供应量M2增速自2005年5月以来快速增长,而CPI直到今年才逐步回升。2006年以来M1增速明显加快,反映了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但由于实体经济中绝大多数产品并不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相反是多数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流动性过剩冲击的不是物价(CPI),而是资产价格,导致房地产与股票价格的明显上升,并加剧投资需求的膨胀(投资的膨胀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通过增加产能抑制产品价格上涨),即近阶段货币供应量增加或流动性过剩与CPI的相关性较弱,这是我们对当前物价增长走势比较乐观的原因。

    我们既不能一看到CPI超过一定涨幅就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经济加快增长必然与高通胀相伴随。中国正处于转型期,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以及现阶段增加就业等方面综合考虑,我们目前可以承受、甚至需要一个3-5%的通胀水平,当前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及资源价格、农民工工资上涨具有相当大的合理性,这有利于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及地区差距。虽然我们认为短期物价上涨不会演变为全面通货膨胀,但对结构性通胀决不可掉以轻心。物价的过快上涨影响民生,实际上在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结构性的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阶层的支出影响极大,因为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慢,而且其恩格尔系数高,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其购买力下降会相当明显。如2001年-2006年,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户年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5%、9.7%、11.1%和14.5%。正因为如此,中低收入以下群体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最深。因此,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一方面努力抑制食品价格过快增长,另一方面要提高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力度。

(樊彩跃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文章:
分析:通胀压力或将改变宏观经济运行趋势
高盛:2008中国宏观经济将围绕四大关键词展开
中国宏观经济高位趋稳 财政收入增速继续飚升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信号图(2007年11月)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趋势图(2007年11月)
图表:宏观经济景气指数(2007年11月)
宏观经济连续四个月黄灯 消费者对增长预期趋弱
08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物价股市楼市就业节能
央行调查报告:宏观经济热度达到18.4%历史峰值
宏观经济连续3月趋热 花旗:中国进经济转阵痛期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趋势图(2007年10月)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信号图(2007年10月)
图片新闻:
建设部限656城市公布今后4年住房规划缓解心理预期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制服正式发布 采用核心图形祥云图案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企业所得税内外合一
· 08年经济金融行业形势分析预测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 07年上半年各省市GDP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2007蓝皮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