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未说过2008奥运会金牌总数拿第一 514名中国选手获奥运资格 -中国拟研究启动在房产彩票等行业开展反洗钱 拒绝“官官相护” -中国将开始第二次经济普查 重点统计个体户数量 通胀预期加剧 -土地闸门再收紧:地方政府3成用地申请被核减 两限房政策已上报 -考研报名开始现场确认 未确认无法考试 往届毕业生加验毕业证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启动 "碳排放权"迎新机遇 已批885个项目 -中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近50% 发改委释油价涨 不影响油储战略 -上证综指本周跌幅达8% 9年来最大单周跌幅 新基民迎"当头一棒" -中国城市义务教育从明年起免除学杂费 -节假日调整内容公布 总数增1天 五一休1天 征集意见(电话邮箱)
中国明年经济普查 寻找个体户出路促进和谐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1 月 1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相较于近年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个体户却因税负重、管理单位多,处于数量锐减,发展停滞的情况。因此官方将于2008年发动经济普查,彻底清查全国个体户数量,替个体户经济规划找方向,服务于“和谐社会”。

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

台湾《工商时报》报道,在中国大陆,从事个体经济者多是从事小规模生产、营销、服务的商品经营者,因此,尽管个体户的门坎低,经营简单,又是小本生意,但从业人数众多,拥有一个庞大群体,可说是一种“人民大众经济”。

长期以来,个体户与民营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到底多少个体户,争议相当大。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个体户数量正在减少,导致个体经济发展陷于停滞。

按照统计调查资料,1999年时,全中国尚有3160万户的个体工商户,然而到了2006年,却仅剩下2505.7万户,短短七年间,个体户数量就大减约650万户之多。

对于个体户数量的锐减,官方的说法是,由于调查时清除掉许多“死户”(即虽有登记但已无经营者,或是经营执照有问题者),才会出现个体户数量大幅下滑的现象。然而,实情自然不是如此简单。

税负沉重是最大杀手

首先,沉重税负可说是个体户最大杀手。由于中国经济法律的不健全,导致个体经济负担的不断加重。一些地方个体户需要向政府各部门缴纳的费用就高达三百种以上,这还不包括各种摊派、赞助、协会收费、有偿宣传费、部门下达的报刊杂志费和非生产性招待费。

此外,管理个体户的“公婆”部门太多也是原因之一。目前中国针对个体户的执法大队越来越多,有文化执法、饮食执法、城管执法、林业执法、环境执法、土地执法等二十多个执法大队,导致出现乱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的现象,让个体户的生存环境日趋艰难。

公婆部斗 越管越多

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即沉痛指出,个体户的减少原因是“相关政府部门对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预算外收费、罚款大幅增加,矛盾、交叉、多重、恶意执法检查太多太滥。”

因此,为了彻底了解全国个体户数量,从而订定有关方针,中国官方将于200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即以个体户为调查重点。目前官方先以北京崇文区、河南宝丰县、陕西西安周至县,分别作为经济普查的试点县,并准备在今年12月上旬完成清查工作。

有专家指出,这些试点有利于2008年拿出全国个体工商户的具体数字,并会对今后个体户与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提供依据。

因为个体户的减少,即意味着失业人数的增加,这些人既不能靠着个体经济谋生,亦无法在企业谋职,久而久之人数一多就会形成社会问题,而当前大陆官方正建构所谓的“和谐社会”,这种情况只会为官方计划增添变量,也因此官方难得为锐减的个体户展开行动。

 

来源: 重庆法制网

相关文章:
中国将开始第二次经济普查 重点统计个体户数量 通胀预期加剧
粤营业税起征点调至五千元 4万个体户和个人受惠
中国个体户每年递减87万户 被指遭遇歧视性收费
个体户消亡是市民社会的隐痛
个体户为何6年减少810万
我国个体户数量逐年减少 创业环境待改善
国税总局统一标准 个体户个税起征点提至1600元
浙江省工商部门首次颁发港澳居民个体户营业执照
图片新闻:
中国首个省区市和谐发展指数发布 京沪津列前三位
中国计划于2009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正进行深空探测方案研究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 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