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第七届中日经济研讨会在日本大阪闭幕。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参会的企业主要来自环保节能、高新技术、金融证券行业,国人熟知的日本制造企业形单影只。
这场研讨会召开之际,正值日本投资中国的转折点。和上述场面相对应的是,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显示,2007年上半年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FDI)比去年同期下降11.2%。
早在去年,日系企业对华FDI已出现了5年间的第一次下降。而到明年,“日本制造业的投资还将继续下降”,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所长薮内正树表示。
两个月后,两税合并政策就将开始生效,日本制造企业在华税收优惠将被逐渐取消。日系企业如何更新中国战略?
日本制造5年布局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第35年,也是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进入中国的第12个年头。在大金上海总部会议室中,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工藤明忠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工藤明忠坦率地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和2001到2003年,大金在中国进行过两轮大规模投资。
至2003年,大金投资1亿多美金在上海和苏州新造3家工厂,在那之后便没有更多投资。
在柯尼卡美能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铃木茂树也对记者表示,这家生产办公机器和光学组件的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减少了,因为“2006年由于公司并未新建工厂”。
2005年柯尼卡美能达公司花3500万美元成立了柯尼卡美能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另投资3500万美元在无锡新建工厂,已然完成了在华布局。
另一家日本制造的代表,丰田汽车上海首席代表东和男透露,2006年丰田汽车投资60亿元在天津和广州新建汽车工厂,提前完成了2010年产能达到100万辆的目标。
大金中国的工藤明忠说:“据我所知,大部分企业认为在中国的投资已经告一段落。投资并不一定每年要增加,应该等到市场需要的时候再投资。”
从宏观的数据来看,日本制造业在华扩张已经见顶。
早在2002年到2006年,借着中国入世的春风,日本企业在华高速扩张,日本企业在那5年中的投资总额,竟然平了之前15年的日本企业对华投资之和。而在2006年之后,日本企业对华FDI全面放缓。
工藤明忠认为,投资不可能持续增加。“投不投钱只取决于生产规模与市场规模的平衡,而非其它。”
三种因素抑制对华投资
大金在这两年没有继续建厂是因为现有公司已经拥有了足够的生产能力。目前大金在中国有6家生产型企业,累计投资超过5亿美金。
至于未来再建厂,由于东部生产成本上涨和土地稀缺,原本以上海为根据地的大金空调可能要向内陆迁移。“按照目前的状况发展下去的话,如果再设厂,我们可能会选择江苏、安徽的工业区。”
已提前完成在中国的产能投资,正是日本制造投资下降的重要原因。不仅是大金所属的家电行业,丰田所在汽车业也是如此。
尽管丰田公司的产能已经提前达到100万辆,但2006年公司在中国实际售出车辆仅30.5万辆,今年预计将售出43万辆,远不及设计产能。
2000年以来中国的汽车市场真正开始发展,日本企业就及时在中国投资建厂。中国入世之后,进口车价格下降,又加剧了国内汽车厂家之间的竞争。有消息表明,目前中国主要轿车厂家的设备使用率都没有超过60%。
另一个因素是,这两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涨明显,土地成本增加,对外资制造业企业的“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将取消。这些都促使劳动密集型企业另寻出路,而最好的答案就是去邻国越南。
便宜的年轻劳动力正是越南招商引资的法宝。若以2006年为例,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统计,越南的工人费用平均比中国便宜70美元/月。越南是90到110美元每月,而广东东莞是160到190美元每月。
只是目前进入越南的日企只有600家,无法和在中国的三万家日企相提并论。而且越南的国内原材料和建设储备量很少,常常需要从中国大陆、韩国以及台湾地区调配材料。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副所长花田美香认为,“因为越南本国市场有限,在中国经营成功的日本企业仅仅将越南作为其第二生产基地”。
但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监测,最近日本在越南的投资上升明显,尤其是制造业。电子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方面的投资比较多。松下、兄弟等企业近期在越南均有大规模投资。
另一个抑制日本FDI的微妙因素来自日本国内。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张浩川介绍说,2000年以来,日本客户对产品的需求速度提高了。以前可以提前3个月下订单,现在提前1个月才下。这使得从中国调配货物的难度加大。
同时,产品的品种越来越多,个性化定制的趋势渐强。生产的方式由原来的流水线改为大排档。这就要求一个工人要具备多种技能,能完成整个产品的组装。而不再像以前,每个工人只做一道工序。而中国的工厂特点和工人的技能水平都不能达到新的生产要求。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
日本FDI下降趋势对中国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
“情况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悲观”。张浩川拿着一本一百多页厚的蓝皮报告书气定神闲地对记者说。这份报告是该研究中心做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新趋势及上海“十一五”对日招商引资对策研究》。
张浩川在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越来越被日本企业看作一个市场而不是工厂。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进入调整期。”
柯尼卡美能达就是逐渐由出口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的日本企业之一。
柯尼卡美能达公司的前身之一美能达公司在1994年进入中国,生产光学组件。当时公司将中国定义为出口加工基地。13年过去了,经过与柯尼卡公司的合并之后,全公司的产品仍然有97%出口海外。
不过公司现在对中国市场寄予莫大希望。柯尼卡美能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铃木茂树笑着告诉记者:“随着中国市场的成熟,我们后来建立了销售公司,现在还成立了投资公司。”
铃木茂树预计到2010年,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将占到公司全球总销售额的一成。
谈到中国的崛起,铃木茂树的观点印证了张浩川的判断:“现在中国也在变化。用外国的眼光来看,中国已经不只是世界的工厂,还是世界的市场。”
说起市场,靠着沙发的丰田汽车上海首代东和男兴奋地直起身,手握青花瓷的茶杯,有板有眼地给记者算了笔帐:
“汽车在中国普及不过五、六年而已,以后会有更多人买车。所以汽车行业会不断发展。现在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是5000万辆,但是有驾照的人有1亿多,所以还有7000万人以后会买车。”说到中国市场的未来,东和男踌躇满志。
大金中国的工藤明忠也指着他身后屏幕上的一条曲线说:“从2004年到2006年,大金在中国的空调销售量翻了一倍。预计到2010年,大金在中国的销售额将占到大金全球销售额的15%,现在仅占10%不到。”
中国已是日本企业预见的未来三年里最有前途的海外市场。
日本协力银行2006年对日本有海外业务的制造业企业进行调查,结果只有1%打算缩小在中国的业务或者撤走。70%以上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扩大在中国的事业。
日本FDI结构性调整
日本对华FDI下降的另一个背景是,制造业投资下降,服务业投资剧升。
从2002年起,日本对中国服务业的投资出现爆发性增长。2006年日本对中国的服务业投资比2002年翻了4倍。批发零售和金融保险是热门投资领域。
以银行业为例,今年前三月,日本银行业对华投资比去年同期翻了9倍以上。目前这些企业主要为在华日资企业服务。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深入中国国内市场。
张浩川指出,服务业的进入将比制造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附加值,有利于提升中国的产业机构。
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将中国看作市场而非工厂,日本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将在质上,而非量上,取得长足进步。制造业企业也会加强在研发、服务方面的投资。
东和男就表示,“丰田对中国的投资是长期性的。在建立新厂时投资额会增长,在工厂建完后,投资额自然会下降。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提高国产化率和研发能力。”
2002年,日本经济产业省曾预测五年之后,日企对中国的定位将由产地转变为市场:把中国作为市场的日本企业将大幅上升至全部日企的40%,而将中国单纯作为生产基地的企业将降至不足20%。
如今看来,事情正向预言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