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电网正在考虑跨国联通,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强大电流将给中国东北的经济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这是4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2007年中期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会”上透露出来的消息。“两国政府间谈判已经谈完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燃料分会会长解居臣会后证实,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正在运作此事,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负责出方案。
该研究院的副院长胡兆光为跨国送电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据他透露,和俄罗斯的特高压跨国联网正在规划中,不过现在“规模很小,只有几百万千瓦”。
这个目前仅限于小范围、小规模输电的示范项目,预示着中国能源战略的新动向——从国外直接引进电能,以缓解日益紧迫的石油进口和节能、减排压力。
胡兆光就主张中国能源供应多元化——在进口石油、天然气的同时,从周边国家进口部分电能。“中国目前的西电东送格局可进一步拓展为外电内送。”他建议有关部门将这一设想纳入国家能源战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规划,以期尽快实施。
“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大量进口石油及天然气,并不符合我国国情。”胡兆光说,中国进口石油的80%-90%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安全度很低。他提出的“外电内送”对策,就是在周边国家投资建电厂,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地将电能输送到国内,以缓解石油进口压力,实现能源输入的多样化。
而随着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中国电能进口的条件渐趋成熟。胡兆光说,国内已经开工建设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示范工程及±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2010年以后将具备采用特高压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的条件,在技术层面上足以保证跨国送电的需要。
和周边国家的睦邻互利关系则为电能进口提供了现实可能。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启动从俄罗斯、蒙古进口电能的项目,同时考虑联网的还有哈萨克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这些国家都有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且和中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各国电力电量交换正与经济全球化同步推进,估计2020年交换总规模将超过4万亿度。”胡预计中国到时需要6亿吨石油,国产2.5亿吨,进口3.5亿吨,对外依存度60%。他希望电能进口能达到6200亿度的输电规模,这样就可以代替1亿吨石油进口。
中国能源供应的安全度将因此得到很大提高。胡说,进口电能分散在周边四五个国家,他们不可能同时中断电力供应,即使某国中断供电,所缺电量也可以通过增加国内发电机的利用小时数来保证。
[相关链接]
中国在石油供应安全方面面临新挑战
据新华社电国家发改委官员昨天表示,中国正在经济高速成长时期,能源问题尤其突出。目前在石油供应方面面临进口来源、通道和贸易体系等多个挑战。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在“能源风险管理研讨会”上说,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面临石油时代后能源结构调整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能源消耗必然随之增加。展望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方向是清洁、高效、多元和可持续发展。
徐锭明认为,中国在石油供应安全方面面临新挑战:一是进口量连续增长,油价高位波动加快了中国经济运行成本;二是中国石油进口来源过于集中在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的地区;三是中国石油贸易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四是中国石油市场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中国石油预警、预测及应急体系有待建立。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能源是制约中国的一个问题,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能源领域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资源和环境是能源风险管理的两个重要内容,资源与环境约束着人类的发展,而资源发展毫无疑问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徐锭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