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省各族人民在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全省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质量和效益提高、结构逐步改善、协调性逐渐增强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经初步核算,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267.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92.94亿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8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9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8.6%、41.8%和39.6%调整为17.3%、43.3%和39.4%,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为5750元,按年末汇率折算,约合736美元。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2006年,全省种植业实现增加值22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10.85万公顷(4662.75万亩),比上年增长1.1%。烤烟种植面积17.8万公顷(267万亩),因计划调减比上年下降13.8%;油料种植面积56.38万公顷(845.7万亩),比上年增长1.6%;蔬菜种植面积49.45万公顷(741.75万亩),比上年增长4.5%。年末果园面积119143公顷(178.71万亩),比上年增长0.2%;年末茶园面积63596公顷(95.39万亩),比上年增长6.5%。受部分地区严重干旱影响,粮食总产量1122.78万吨,比上年下降2.5%;油料作物产量89.56万吨,比上年增长5.5%,创我省油料作物产量历史新高。烤烟产量29.73万吨,比上年下降13.7%。
表1:2006年种植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1122.78
|
-2.5
|
稻谷
|
447.20
|
-5.4
|
玉米
|
338.95
|
-1.6
|
小麦
|
74.5
|
2.1
|
油料
|
89.56
|
5.5
|
花生
|
7.50
|
2.2
|
油菜籽
|
81.01
|
5.9
|
烤烟
|
29.73
|
-13.7
|
水果
|
101.72
|
6.0
|
茶叶
|
2.61
|
31.9
|
林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省林业实现增加值16.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21.2万公顷(318万亩),其中,新封山育林面积13.44万公顷(201.60万亩),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面积5.47万公顷(82万亩),天保工程7.33万公顷(109.95万亩),防护林体系工程2.1万公顷(31.5万亩),森林植被恢复造林0.36万公顷(5.41万亩)。松脂、核桃、花椒、板栗、油茶籽等主要林产品增长较快。
表2:2006年林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吨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生漆
|
1327
|
-0.1
|
油桐籽
|
77630
|
-4.9
|
油茶籽
|
11725
|
11.1
|
五倍子
|
1887
|
-2.9
|
棕片
|
4864
|
2.8
|
松脂
|
7109
|
45.6
|
竹笋片
|
7674
|
-19.6
|
核桃
|
8136
|
18.9
|
板栗
|
13671
|
11.3
|
银杏(白果)
|
930
|
2.5
|
山核桃
|
1123
|
4.5
|
花椒
|
4750
|
11.4
|
小杂竹
|
172731
|
-0.2
|
畜牧业和渔业保持增长势头。2006年,全省畜牧业实现增加值13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畜牧业投入增加, 全年新增省级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8085万元,新建50个优质畜产品基地,促进了畜牧业的较快发展。肉类总产量206万吨,比上年增长10.2%,主要牲畜出栏头数继续增长。渔业规模继续扩大,水产品产量10.30万吨,比上年增长9.5%。
表3:2006年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肉类
|
万吨
|
206.00
|
10.2
|
猪肉
|
万吨
|
170.25
|
9.0
|
牛肉
|
万吨
|
14.23
|
13.8
|
羊肉
|
万吨
|
6.03
|
9.6
|
牛奶
|
万吨
|
3.75
|
-
|
禽蛋
|
万吨
|
12.02
|
8.2
|
家禽出栏数
|
万只
|
7672.30
|
9.0
|
猪出栏头数
|
万头
|
2075.72
|
8.6
|
牛出栏头数
|
万头
|
115.45
|
12.0
|
羊出栏只数
|
万只
|
315.57
|
12.6
|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围绕坡改梯配套修建小水池(窖)4.14万口,完成基本农田建设1.97万公顷(29.5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7万公顷(25.05万亩)。农业装备水平继续提高,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18.85万千瓦,新增农机具3.1万台,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5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主要生产要素供求紧张状况明显改善,工业在优势产业带动下实现快速发展。全省工业增加值完成85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表4: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693.22
|
17.5
|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
478.63
|
16.9
|
其中:集体企业
|
6.73
|
-2.0
|
股份制企业
|
309.82
|
22.6
|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
15.56
|
16.8
|
其中:轻工业
|
208.74
|
13.1
|
重工业
|
484.48
|
19.7
|
主要工业行业增加值
|
|
|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48.33
|
-1.6
|
饮料制造业
|
50.24
|
23.5
|
其中:酒的制造
|
48.78
|
23.1
|
烟草制品业
|
78.98
|
5.8
|
其中:卷烟制造
|
76.99
|
6.0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58.98
|
15.8
|
医药制造业
|
36.62
|
9.9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45.85
|
26.3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68.43
|
29.5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
|
5.23
|
2.6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167.73
|
24.2
|
2006年,全省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实现增加值在10亿元以上的有10个行业。电力工业作为第一大支柱行业所发挥的作用表现更加突出,电力、有色冶金、黑色冶金、饮料和化工五大行业对全省工业增长合计贡献率达到73.1%。发电量、饮料酒、粗钢、工业硅、铁合金、合成氨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9.95,比上年提高21.72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17.35亿元,比上年增长64.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96.01亿元,比上年增长57.2%。
非公有制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非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3%,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非公有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5.2%。
表5: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原煤产量(全社会)
|
万吨
|
11816.59
|
9.2
|
煤气生产量
|
亿立方米
|
55.34
|
33.7
|
磷矿石(折含P205 30%)
|
万吨
|
1034.59
|
8.0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974.66
|
23.8
|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
万千升
|
14.21
|
20.4
|
啤酒
|
万千升
|
20.11
|
21.3
|
卷烟
|
万箱
|
211.73
|
1.7
|
硫酸(折100%)
|
万吨
|
380.46
|
12.3
|
合成氨
|
万吨
|
123.36
|
16.5
|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
万吨
|
338.76
|
27.9
|
磷酸铵肥
|
万吨
|
285.85
|
25.7
|
中成药
|
万吨
|
4.57
|
22.5
|
轮胎外胎
|
万条
|
387.41
|
4.2
|
水泥
|
万吨
|
1799.42
|
14.6
|
生铁
|
万吨
|
343.50
|
36.9
|
铁合金
|
万吨
|
153.57
|
24.6
|
粗钢
|
万吨
|
332.51
|
39.8
|
钢材
|
万吨
|
256.57
|
18.9
|
电解铝
|
万吨
|
56.28
|
36.9
|
氧化铝
|
万吨
|
110.52
|
13.4
|
工业硅
|
万吨
|
18.72
|
33.7
|
彩色电视机
|
万部
|
74.51
|
0.6
|
家用电冰箱
|
万台
|
102.2
|
27.5
|
移动电话机
|
万部
|
37.0
|
-32.6
|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完成施工产值291.16亿元,比上年增长7.3%;完成房屋施工面积3335.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具有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9亿元,比上年增长4.9%;实现税金总额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合理稳定增长,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2006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19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净增加175.06亿元。
表6: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1193.31
|
17.2
|
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
1048.67
|
16.6
|
其中:基本建设
|
620.03
|
17.2
|
更新改造
|
212.68
|
17.8
|
房地产开发
|
187.61
|
21.7
|
其中:第一产业
|
6.10
|
25.0
|
第二产业
|
467.92
|
14.6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44.39
|
35.8
|
电力生产和供应业
|
243.04
|
4.9
|
第三产业
|
574.65
|
18.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57.17
|
23.0
|
2、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
144.64
|
21.6
|
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2006年,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公路建设投资达到143.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建设完成玉三、三凯、贵开等一批高速、高等级公路和2180公里通乡油路、1万公里通村公路。开工建设贵阳绕城公路西南段、茅台高速公路和一批二级公路。贵阳龙洞堡机场停机坪建成投入使用。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由上年的67.8%提高到71.5%。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11.45万公里,比上年增长6.8%,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78公里,比上年增长17.5%。
以“西电东送”项目为重点的能源建设继续加强。2006年,全省电力建设投资达到243.04亿元,比上年增长4.9%。第一批“四水四火”和纳雍二电厂、鸭溪电厂等电源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思林水电站等一批电源项目,在建电力装机容量达到910万千瓦。全省发电装机总量超过2000万千瓦,其中贵州电网统调装机总容量达到1816.8万千瓦;配套煤矿建设步伐加快,五轮山煤矿一期、松河等一批配套煤矿开工建设。全年完成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44.39亿元,比上年增长35.8%。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城乡消费品市场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城市(市、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农村(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9%。住宿餐饮业增长17.6%,其中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业增长19.1%。
表7: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689.77
|
13.7
|
其中:市
|
411.52
|
13.4
|
县
|
130.68
|
12.9
|
县以下
|
147.57
|
14.9
|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
|
601.70
|
13.1
|
住宿餐饮业
|
76.06
|
17.6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2006年,受食品、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涨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表8: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名称
|
价格指数
|
比上年增长(%)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1.7
|
1.7
|
其中:城市
|
101.6
|
1.6
|
农村
|
102.0
|
2.0
|
其中:食品
|
103.4
|
3.4
|
粮食
|
102.9
|
2.9
|
肉禽及其制品
|
99.9
|
-0.1
|
水产品
|
103.3
|
3.3
|
蛋
|
94.7
|
-5.3
|
菜
|
112.9
|
12.9
|
干鲜瓜果
|
113.3
|
13.3
|
烟酒及用品
|
99.0
|
-1.0
|
衣着
|
97.5
|
-2.5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1.0
|
1.0
|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100.1
|
0.1
|
交通和通讯
|
100.5
|
0.5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101.6
|
1.6
|
居住
|
103.9
|
3.9
|
注:以上价格指数均以上年为100。
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涨幅有所回落。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3%,涨幅分别回落4.8个和2.9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7.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上涨1.1%。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6.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进口总额5.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出口总额10.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9%。
表9:2006年对外贸易情况
单位:万美元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进出口总额
|
161746
|
15.2
|
其中:进口总额
|
57871
|
6.2
|
其中:一般贸易
|
46664
|
15.8
|
加工贸易
|
10719
|
-23.4
|
其中:机电产品
|
14068
|
-28.5
|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
|
2755
|
-64.5
|
出口总额
|
103874
|
20.9
|
其中:一般贸易
|
84014
|
47.4
|
加工贸易
|
19784
|
-31.6
|
其中:机电产品
|
17340
|
-14.0
|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
|
3171
|
-56.9
|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6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38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2.9%。
旅游业增长速度加快。2006年,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4747.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8%,其中,国内旅游人数4715.75万人次,增长52.2%;实现旅游总收入387.05亿元,增长54.1%。
表10:2006年旅游业发展情况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接待旅游总人数
|
万人次
|
4747.89
|
51.8
|
其中:国内旅游人数
|
万人次
|
4715.75
|
52.2
|
境外入境旅游人数
|
万人次
|
32.14
|
16.4
|
其中:外国人
|
万人次
|
10.70
|
15.6
|
港澳台同胞
|
万人次
|
21.44
|
16.8
|
全省旅游总收入
|
亿元
|
387.05
|
54.1
|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
万美元
|
11515.66
|
13.6
|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铁路、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577.1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9%,完成旅客周转量341.1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6%;民航完成货邮吞吐量3.97万吨,比上年增长19.2%,完成旅客吞吐量375.60万人,比上年增长17.5%。
表11:2006年运输周转量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货物周转量
|
亿吨公里
|
577.16
|
0.9
|
其中:铁路
|
亿吨公里
|
453.12
|
-3.6
|
公路
|
亿吨公里
|
115.10
|
22.3
|
水运
|
亿吨公里
|
8.94
|
10.5
|
民航货邮吞吐量
|
万吨
|
3.97
|
19.2
|
旅客周转量
|
亿人公里
|
341.17
|
11.6
|
其中:铁路
|
亿人公里
|
151.67
|
9.1
|
公路
|
亿人公里
|
187.53
|
13.7
|
水运
|
亿人公里
|
1.97
|
10.7
|
民航旅客吞吐量
|
万人
|
375.60
|
17.5
|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22.97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14.94亿元,比上年增长28.4%;邮政业务总量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6.9%和100.1%。
表12:2006年邮电发展情况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邮电业务总量(现价)
|
亿元
|
222.97
|
28.0
|
电信业务总量
|
亿元
|
214.94
|
28.4
|
邮政业务总量
|
亿元
|
8.03
|
16.7
|
年末交换机总容量
|
万门
|
1641.19
|
21.4
|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
|
万户
|
493.91
|
5.9
|
其中:本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
|
万户
|
27.42
|
-65.2
|
其中:城市电话用户
|
万户
|
317.14
|
9.6
|
农村电话用户
|
万户
|
176.77
|
-0.3
|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
万户
|
646.20
|
26.9
|
其中:本年移动电话新增用户
|
万户
|
136.78
|
97.0
|
电话普及率
|
部/百人
|
29.4
|
17.8
|
年末互联网用户
|
万户
|
145.32
|
100.1
|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2006年,全省完成财政总收入448.6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6.60亿元,比上年增长24.2%;一般预算支出60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教育、医疗卫生和农业等方面的支出增长幅度较大。
表13:2006年财政收支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财政总收入
|
448.66
|
22.5
|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
226.60
|
24.2
|
其中:工商税收
|
133.63
|
22.0
|
企业收入
|
28.02
|
38.7
|
一般预算支出
|
608.78
|
16.9
|
其中:基本建设支出
|
41.73
|
1.2
|
农业支出
|
28.77
|
17.0
|
教育支出
|
111.82
|
19.8
|
科学支出
|
3.22
|
5.6
|
医疗卫生支出
|
30.04
|
16.4
|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
|
18.50
|
21.5
|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
27.49
|
8.4
|
注:一般预算收入即为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支出即为地方财政支出。
金融业稳健发展。2006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300.08亿元,比年初增加522.62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696.11亿元,比年初增加392.22亿元。
表14:2006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年初增加额
|
存款余额
|
3300.08
|
522.62
|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存款
|
2016.75
|
214.81
|
其中:企业存款
|
954.42
|
59.24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
1596.86
|
245.99
|
贷款余额
|
2696.11
|
392.22
|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贷款
|
1614.31
|
184.00
|
其中:短期贷款
|
844.64
|
59.42
|
其中:工业贷款
|
241.00
|
8.12
|
农业贷款
|
183.31
|
26.67
|
中长期贷款
|
1779.24
|
322.97
|
保险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省商业保险保费收入为49.1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2006年末,股票投资者累计开户数为22.29万户,比年初增加0.69万户。全年股票(含A股、B股、基金、债券等)交易额为38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3%。贵州省上市公司中除一家公司开始进入股改程序外,其余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表15:2006年保险业收付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保费收入
|
49.19
|
21.6
|
其中:财产险
|
17.18
|
19.1
|
人身意外伤害险
|
2.89
|
9.4
|
健康险
|
2.43
|
14.3
|
寿险
|
26.70
|
25.6
|
各项赔款和给付
|
14.66
|
25.5
|
其中:财产险
|
8.61
|
17.9
|
人身意外伤害险
|
1.14
|
37.5
|
健康险
|
1.01
|
20.3
|
寿险
|
3.90
|
43.9
|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威宁、赫章、望谟、紫云等最后四个县通过 “两基”攻坚达标验收,并获教育部批准,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建立和完善,全年免除631万学生学杂费资金5.33亿元,免费提供193.23万中小学生教科书资金共计1.7亿元;建成农村寄宿制初中100所,补助62万名初中寄宿贫困生资金共计6200万元。高等教育经过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和体制改革,教育规模继续扩大。
表16:2006年教育事业情况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全省各级各类学校
|
万所
|
4.08
|
3.8
|
其中:在校学生
|
万人
|
1160.27
|
-0.5
|
教职工
|
万人
|
45.61
|
2.4
|
其中:专任教师
|
万人
|
36.36
|
3.1
|
普通高校
|
所
|
36
|
5.9
|
招 生
|
万人
|
7.27
|
6.0
|
在校生
|
万人
|
22.15
|
7.1
|
毕业生
|
万人
|
5.32
|
37.5
|
研究生培养单位
|
个
|
7
|
0
|
在学研究生
|
万人
|
0.75
|
21.0
|
毕业生
|
万人
|
0.15
|
87.5
|
普通高中
|
所
|
482
|
1.9
|
招 生
|
万人
|
19.84
|
2.4
|
在校生
|
万人
|
53.09
|
7.2
|
毕业生
|
万人
|
13.71
|
15.0
|
初中学校
|
所
|
2216
|
-2.0
|
招 生
|
万人
|
71.53
|
-1.0
|
在校生
|
万人
|
206.59
|
-1.2
|
毕业生
|
万人
|
66.24
|
3.7
|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
%
|
100.5
|
1.9
|
普通小学
|
所
|
14076
|
-1.3
|
招 生
|
万人
|
78.79
|
2.0
|
在校生
|
万人
|
474.38
|
0.1
|
毕业生
|
万人
|
73.14
|
-1.4
|
学龄儿童入学率
|
%
|
99.35
|
1.0
|
特殊教育
|
所
|
39
|
0
|
招 生
|
万人
|
0.17
|
-19.1
|
在校生
|
万人
|
1.48
|
0.7
|
幼儿园在园幼儿
|
万人
|
72.46
|
4.8
|
科研能力继续提高。启动建设了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首次牵头承担了国家973科研项目,承接了国家安排科技攻关项目16项,“863”计划项目10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试验项目29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41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7项,应用技术成果114项。签订技术合同263项,成交金额0.54亿元。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登记数达141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7项,应用技术成果114项。
知识产权意识增强。2006年,全省专利申请量达到2674件,比上年增长20.1%;授权专利1337件,比上年增长44.5%。
综合技术服务取得新的成绩。年末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达到58个,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77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营性文化机构转企改制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力度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展顺利。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6个、文化馆87个、博物馆13个、公共图书馆91个。有线电视用户326.85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3.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0.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档案馆10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39.6万卷,比上年增长2.4%。基层文化建设力度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展顺利,农村文化建设取得新的成绩,以“整脏治乱”为重点的文明创建活动初见成效。“多彩贵州”系列活动圆满成功,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公共卫生建设取得新的成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9个市(州、地)紧急救援中心和传染病医院、76个县传染病科(区)基本建成,14个县医院和576个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由上年的10个增加到34个,参合率达到72.3%,比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惠及近920万农民群众。艾滋病等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省财政共安排3380万元资金用于艾滋病等传染病和地氟(砷)等地方病的防治。大力加强食品、药品卫生监督,积极做好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全年未发生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全年有40个项目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奖,其中获得全国冠军10项。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我省运动员获得48公斤级拳击比赛冠军。
十一、人口
2006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3.97‰, 死亡率为6.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6‰。年末常住总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3955.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18万人。
表17:2006年常住总人口及构成情况
单位:万人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重(%)
|
年末常住总人口
|
3955.30
|
100.00
|
其中:城镇
|
1086.12
|
27.46
|
乡村
|
2869.18
|
72.54
|
其中:男性
|
2046.07
|
51.73
|
女性
|
1909.13
|
48.27
|
十二、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2006年末,全省从业人员223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4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39万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人数1.2万人。
表18:2006年从业人员情况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从业人员
|
万人
|
2235
|
0.7
|
其中:城镇从业人员
|
万人
|
442
|
1.8
|
其中:第一产业
|
万人
|
23
|
-8.6
|
第二产业
|
万人
|
114.84
|
3.8
|
第三产业
|
万人
|
304.16
|
2.0
|
城镇就业结构:第一产业
|
%
|
5.2
|
-6.0
|
第二产业
|
%
|
26.0
|
0.4
|
第三产业
|
%
|
68.8
|
0.1
|
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
|
万人
|
12.3
|
1.4
|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11
|
0.1
|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两个确保”实现100%后继续得到巩固,完善了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表19:2006年社会保险情况
单位:万人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
192.87
|
5.0
|
其中:职工人数
|
138.85
|
5.2
|
离退休人员人数
|
54.02
|
4.6
|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
131.07
|
1.4
|
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
1.5
|
19.0
|
全省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
|
58.6
|
3.7
|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
199.24
|
10.4
|
参加工伤保险人数
|
90.5
|
37.6
|
参加生育保险人数
|
72
|
38.2
|
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含低保、特困及五保)人数
|
117.49
|
15.6
|
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健康发展。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10035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588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62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1亿元,比上年增长53.9%;直接接受社会捐赠0.28亿元,比上年增长57.5%。
十三、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6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6.61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848.3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5%,其中,居住类增长7.6%,衣着类增长18.5%,杂项商品及服务类增长4.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增长33.1%,食品类增长7.8%,交通通讯类增长24.0%,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增长15.7%,医疗卫生服务类下降18.2%。
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手机、汽车等高档新兴产品的数量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分别比上年增长24.3%、17.8%、14.4%。
表20:2006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家用电脑
|
台
|
29.81
|
24.3
|
移动电话
|
部
|
140.43
|
17.8
|
彩色电视机
|
台
|
125.23
|
0.6
|
电冰箱
|
台
|
88
|
2.2
|
取暖器
|
台
|
165.31
|
9.4
|
淋浴热水器
|
台
|
58.27
|
5.2
|
家用汽车
|
辆
|
2.7
|
14.4
|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1.57平方米,有90.0%的居民家庭住上了单元配套住房,居室内有厕所浴室的家庭比重为67.7%,使用管道煤气为燃料的家庭比重为25.7%。
农民收入继续增长。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985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4.7%。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2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4.0%,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3%,居住支出增长12.8%,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23.4%,文化教育娱乐支出下降14.2%。
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冰箱、移动电话等家电产品大幅度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48.3%、40.5%。
表21:2006年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洗衣机
|
台
|
29.8
|
20.2
|
摩托车
|
辆
|
15.8
|
12.9
|
彩色电视机
|
台
|
64.9
|
14.3
|
热水器
|
台
|
3.1
|
6.9
|
电话机
|
部
|
31.1
|
27.2
|
移动电话
|
部
|
26.7
|
40.5
|
电冰箱
|
台
|
8.6
|
48.3
|
农村居民家庭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人均住房面积23.8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其中,钢筋混凝土和砖木结构面积19.3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计划”的要求,中央和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76亿元,比上年增加1.48亿元。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加大,省财政共安排20亿元“以奖代补”资金,对53个财政困难县进行补助。年末全省绝对贫困人口预计为255万人,比上年净减少11万人,低收入人口预计为453万人,比上年净减少13万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2万人。
总体小康建设进程继续加快。全省总体小康建设实现程度为86.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和农村总体小康实现程度分别为91%和72.9%。
十四、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建成烟尘控制区63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443.9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28.8%。对空气质量实施监测的12个城市中,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8个,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2个。全省中心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年平均98.0%。
表22:2006年环境保护情况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废水排放总量
|
亿吨
|
5.72
|
2.7
|
其中:生活废水
|
亿吨
|
4.28
|
4.9
|
污水处理率
|
%
|
33.1
|
12.0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38.8
|
12.1
|
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对三岔河等重点流域、毕节地区等重点区域、水城钢铁(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的污染进行防治。石漠化治理取得新成效。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3.07平方公里。全省已建立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27个,比上年增加2个。自然保护区达到1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96.1万公顷(1441.5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5.5%。为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全省加大农村沼气池建设力度,省财政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全年新建沼气池25.6万口。
节能降耗取得进展。在宏福公司、开磷集团、赤天化等重点企业实施了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以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为重点,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
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以煤矿、交通为重点,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继续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实现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双降”。全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2%,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5.6%和14.8%,其中,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5%和13.7%。
2006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但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脆弱,抗灾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农产品商品化率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投资来源渠道较为单一,融资渠道不宽;结构矛盾突出,服务业、轻工业、加工制造业发展水平低;节能降耗压力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仍然繁重。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