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大突破。”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座谈会上,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党委书记马继红向记者透露,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规模达到8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69.4%,超过60亿元的预期目标。政府集中采购金额的大幅度增长,对规范政府采购活动、提高采购行为的透明性、防止腐败和商业贿赂具有重要意义。
23家部门采购金额过亿元
去年,集中采购金额超过一亿元的部委数量,由2005年的9家增至了23家。其中,商务部、交通部、统计局、公安部、体育总局、林业局、中国地震局、教育部等部门采购量增幅明显。
马继红指出,这与各大部门的支持分不开。四年前,政府采购对于各位采购人来讲,还非常陌生。而今,随着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深入推进,各部门对政府集中采购工作越来越重视,依法采购的观念逐步确立,执行政府集中采购的自觉性、主动性也不断增强,为政府采购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记者了解到85.5亿元的采购金额中,公开招标采购金额66.34亿元,占采购总额的77.59%,比200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节约资金19.29亿元,资金平均节约率达18.4%,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目录内项目采购63.23亿元,目录外项目采购金额22.27亿元。
采购方式不断创新
创新采购方式,也带来了采购规模的不断扩大。
除传统的计算机产品采购外,去年国家机关在工程和服务项目采购方面,金额出现了明显的增幅,占到采购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2.68%和15.96%。
马继红告诉记者,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实行定点采购,并且通过招标提出了这一行业新的指导性标准,这在我国尚属首次。
对于服务项目会议服务、印刷、汽车维修等内容,采购中心通过增加定点供应商的数量、将合同有效期限延长至一年半或两年。这既减少了频繁招标可能产生的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的发生,又方便了部门采购。据悉,目前会议定点场所为117家,印刷定点企业增加到55家,汽车维修定点厂家则有37家,采购人有了更多的选择。
不过,最大的突破在汽车采购。采购中心首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入围企业,为各生产厂商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招标平均淘汰率达到32%,平均折扣率接近10%,集中采购规模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其次,汽车也可上网选购。部分汽车采购实现了挂牌、办证一站式服务,半天工夫即可完成各项手续。
此外,网上采购比例大幅度上升。去年,由于集中采购目录内的21个项目都可网上采购,网上采购金额约占采购总额的四成。特别是,作为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有益补充的网上竞价采购系统,采购金额也逾2亿元。马继红说,借助信息网络技术,稳步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肯定是未来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发展方向。
评标系统化有利于扩大规模
一月初,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价格评审管理的通知》。专家评标关系着采购金额、资金节余水平等问题,也是当前争议最大的话题。采购人和采购中心都一致认为,专家评标系统化有利于扩大政府采购规模。
马继红说,采购中心采取了不少方式,利用短信平台、语音系统等网络技术,取消人工电话通知方式,减少了专家抽取环节中的人为因素。但是,这些都没成完整的一个系统措施。2007年,采购中心将通过采取系统措施,加强对评审专家的有效监控。
首先,在部分成熟项目上,试点推行专家打分公示制度。在评标委员会内部及评标现场公示,条件成熟时逐步发展到网上公示。这是外部监督内在化的有效方式。
其次,严肃评标现场纪律,严格实行专家独立打分,尝试对专家进行后评价。评标活动结束后,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对专家评审工作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向监管部门反映专家职业素质、工作态度等情况的基本依据。对于评标中有违规行为的专家,采购人和采购中心工作人员都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加大对专家的处罚力度。
第三,完善硬件条件。在评标场所配备录音、录像设备,对专家的评审和工作人员组织督办活动实行全过程录像、录音,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评标活动的影响。本报记者:曾亮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