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持续上涨孕育下跌周期 ●过高油价抑制消费刺激供给
●限产协定面临难题未必奏效 ●美元贬值影响油价因素趋弱
两年前,就有专家预言“高油价的时代从此到来了”;一年多前,一个著名而权威的国际咨询机构曾大胆预测国际油价将在短期内突破100美元/桶。但是,国际油价后来的波动似乎与“专家”、“权威”人士或机构的判断严重不符,国际油价不仅远低于100美元/桶,而且跌势非常明显。
其实,对于类似石油这样的价格经常波动的周期性商品,根本没必要迷信专家和权威。可惜的是,人类有三大通病似乎难以克服:一是由于历史经验而健忘;二是由于忽略基本经济规律而盲动;三是由于身处逆境过分悲观、身处顺境过分乐观而冲动。四年来,面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健忘症、冲动症和盲动症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未来油价的判断。
当我们反观历史,不难发现,几次主要的油价巨幅波动都出现在1972年以后。从历史经验看,国际油价的上涨过程,最长的一轮也没有超过4年,最短的则不到2年。从2002年开始的本轮油价上涨过程,其持续时间已有4年,目前似乎已是强弩之末,下跌之势已逐渐显化。虽然欧佩克企图限产抬价,虽然有一系列影响油价波动的不确定因素,但只要不发生大的战争,似乎都难以改变油价下跌之大势。
没有一直下跌的油价,也没有一直上涨的油价。油价的持续上涨必然孕育着新一轮大幅度油价下跌过程。
首先,过高的油价一般会在中长期内大幅度减少石油的消费量,从而使得需求量大幅减少。在油价飙升之时,消费者将选用更节能的产品(如小排量的汽车)和更便宜的替代性能源(如增加电和煤的使用);厂商必然选用更省能源的机器设备等——即使他们不能在短期内迅速转变原来的消费习惯或生产流程,油价的持续飙升会迫使他们尽快改变。另一方面,高油价必然在中长期内刺激供给的持续增长。由于种种原因,即使油价再高,石油生产企业也很难增加太多石油供给,但是,在中长期内,则必然刺激石油行业设法增加各种与原油勘探、生产与冶炼相关的投资,从而在不远的将来增加石油的供给。
另外,作为一个卡特尔组织,欧佩克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即使他们之间达成限产协定,也总是有一些国家不遵守协定。而且原油价格越高,各国暗地里违反限产协定的动力显然越大。欧佩克诞生以来的历史很好地说明了该组织很难在长期中维持高油价——他们总是就限制产量达成协议,然后又各自私下违背协议。因此,油价在高位运行必然导致各成员国暗地里增加原油供给水平,且一味强调减少石油产量并不完全符合欧佩克所有国家的政治利益,甚至不完全符合其经济利益。因为俄罗斯、美国、英国等重要的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完全有可能在石油价格高位时大量供应石油。实际上,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是否在主观或客观上配合欧佩克的原油减产计划。油价越是走向高位运行,无论是欧佩克国家还是非欧佩克重要产油国,都有动力大量开采并供给原油。
最后,国际油价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美元的币值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些国际油价。在历次油价大幅上涨过程(包括1973-1974年、1978-1981年、1990年前后以及2002-2005年)中,美元贬值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2002年以来,美元对欧元贬值的幅度超过20%,由此必然导致国际油价虚增。但是,美元也不可能一直持续大幅度贬值下去(从美元对外币值波动的历史经验看,持续的贬值往往也孕育着下一轮的升值),从而这一油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也不再重要。
这样,一方面是原油需求下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原油供给上升的可能性,而这都可以使得油价出现下跌。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国际油价在短期内上涨的可能,因为国际油价很容易受到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国际政治因素又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但是,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国际油价的主旋律更有可能保持下跌的走势,并在较低的价位上平稳运行。 (徐振宇 作者为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