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专利工作“十一五”规划(全文)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2 月 0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二、“十一五”期间专利工作的目标要求

    (一)“十一五”期间专利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十一五”期间专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和世界知识产权强局建设,抓住专利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促进作用,全面提高专利工作管理能力、专利审查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专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专利工作要坚持以下工作原则:

    ——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专利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改革和创新克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根本,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深刻认识专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以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全面加强专利工作各项能力建设。

    ——解决好战术实施与战略决策相衔接的问题。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科学制定工作计划,缜密组织战术实施,加强协作与配合,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实现各项专利工作协调发展。使文化建设与各项能力建设相互促进,人力资源和支撑保障条件可持续发展,确保专利审查工作符合“客观、公正、准确、及时”的要求。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使专利制度国际规则的调整与变革朝着有利于我国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有利的条件。

    (二)“十一五”期间专利工作的主要发展目标

    ——保持适当的审查周期。根据专利申请量增长情况和专利审查能力发展状况,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专利审查周期和审查任务。预计“十一五”期间,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申请总量将超过340万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将超过 140万件。到2010年,争取使发明专利申请的平均实审结案周期稳定在24个月左右,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平均审查周期均达到6个月左右,专利复审及无效宣告请求案件的平均审理周期稳定在12个月以内。“十一五”期间至少审结发明专利申请案70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案8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案109万件,专利复审及无效宣告请求案4.1万件。

    ——提高专利审批质量。全面提高专利审查、流程管理以及PCT国际检索和初步审查工作的质量。在实现专利审查过程控制的基础上,提高专利授权工作的稳定性和社会满意度。到2010年,使专利审批质量接近2004年年底时知识产权(专利)强局的水平。

    ——增强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服务的能力。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专利服务水平为主要目标,大力增强专利信息情报分析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咨询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创造、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能力的提高。

    三、“十一五”期间专利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专利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针对我国现行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实施情况,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第三次修改及实施的相关工作。

    加强对审查基准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审查指南动态修改机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深入研究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引发的专利审查与保护的新问题,制定和明确既符合国际规则又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审查基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审查标准,提高其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不断完善审查业务规章。建立健全与电子审批流程有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形成全面统一的业务规则和办事规程。

    (二)进一步完善全流程审查质量管理体系

    以提高专利授权工作的稳定性和社会满意度为目标,完善全流程审查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质量管理力度,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局、部、处三级质量管理工作的分工,局一级重点加大质量管理和协调的力度,部、处两级着力做好审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针对性培训;制定审查员岗位质量标准和质量操作手册,实行全流程质量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扩大质量检查范围,增设分类质量和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将复审及无效宣告请求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纳入全局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一整套程序和实体意义上的全流程质量检查标准和质量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机制。

    健全质量反馈体系。完善现有的内部质量反馈体系,实现前后流程环节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支持,建立前后审级间的反馈制度;加强外部反馈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代理人协会、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关和社会公众的质量监督作用,重视信访工作中反映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建立质量管理信息数据库。以质量检查结果和局内外反馈信息为基础,建立质量管理信息数据库,注重数据的分析与研究,为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建设基本满足专利工作需求的人员队伍

    建立一只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人员队伍。基于专利申请量的增长情况、审查任务需求以及当前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科学确定人员招聘规模,合理调整人员结构,适当加大有社会工作经验的人员、专业复合型人员和高学历人员的招聘比例。到“十一五”末年,使发明专利审查员总数达到4000人(含审查协作中心)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审查与流程管理人员达到220人,外观设计专利审查与流程管理人员达到150人,初审与流程管理部的审查与流程管理人员达到350人,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审查、应诉及流程管理人员达到400人。相应增加信息化、综合管理、文献信息、行政及业务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人员数量。合理配置、稳步发展专利审查辅助人员队伍。

    做好人员扩编工作。努力拓展工作渠道,加强与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充分利用审查协作中心灵活的进人机制,使人力资源的配置更好地满足专利审查工作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人员招录机制,加大招聘宣传力度,拓宽人员招聘途径,做好人员招聘工作。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从提高人力资源对业务发展需求的满足度和匹配度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人员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畅通人员流动渠道,促进人员合理流动。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以业绩为重点,以德、能、勤、绩、廉为要素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形成以人为本、充满活力、充分发挥个人和部门积极性的用人制度;不断加强干部制度建设,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改革并完善等级审查员评任制度,加强选拔和评任过程的监督;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干部任职培训和脱产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为人才培训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围绕《专利人才教育培训指南(试行)》的实施,建立完备的培训项目体系、师资队伍、研究体系、组织和实施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障人才培训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改革和完善审查员培训制度。不断创新审查员培训方式,将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科学制订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审查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继续拓宽各类人才的国际交流渠道,为人才的国际培训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依托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培养各类专家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并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及时总结和推广审查经验,帮助年轻审查员增强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水平。

    (五)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流程优化力度

    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保证专利检索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作好专利审批流程的优化工作,不断完善电子化办公系统。

    ——加大检索系统、专利文献图像及文本全文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的开发力度。以我局现有的数据资源和外部获取的数据资源为依托,提高数据加工水平,在整合我局已有各类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智能检索技术,建立满足专利审查使用要求的中国专利检索系统,实现跨平台多数据库的信息智能检索。建设审查员知识库管理系统和特殊业务领域的电子审查文献数据库。

    ——以提高审查效率和审查质量为出发点,通过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大力推进专利审批流程优化工作。整合现有的电子申请系统、审批流程管理系统、审查辅助系统、电子文档系统和电子出版系统,完成所有审查文档的代码化,建成业务流程贯通的电子专利审批系统。深入研究审批流程环节的合并、减少、转移和并行的可行性,逐步将以岗位为主线的专利审批流程转换为以专利审查需求为导向的专利审批流程。建立数据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构建信息安全体系,确保数据信息的质量和安全。

    ——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和电子化办公工作。围绕政务公开、服务公众这一主题,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作好面向社会公众的专利申请与缴费、专利权的质押与转让、专利权的诉讼保全、专利法律状态查询等网络服务工作。在继续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整合分散的应用系统,建成全局内部电子化管理体系。

    (六)提高文献信息的服务能力和研究水平

    文献信息工作要以需求为导向,加强专利文献信息和非专利文献信息建设,不断提高文献信息的支持服务能力和研究水平。

    ——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扩大文献信息收集范围,加强数据源研究,形成国家级专利文献收藏系统;加强非专利文献资源建设,为专利审查工作配置国内外科技数据资源,建立并完善“非专利文献数字资源服务门户网站”。

    ——做好审查文献服务工作。为专利说明书图像数据库配齐审查工作所需的专利全文,初步建成中国、美国和欧洲专利局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的专利全文文本数据库。

    ——进一步开展专利文献、分类和标准的研究。跟踪专利文献、专利分类和标准的动态,开展专利文献信息理论、专利分类和专利文献标准研究;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专利分类系统的改革与修订;整合国际专利分类、欧洲专利分类等分类数据,形成实用性较强的分类查询系统。

    (七)加快提高参与国际专利事务的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增强我局参与国际专利事务的能力,提高我局专利工作的国际影响力和显示度。作好对世界各主要专利局的审查标准、审查规则等的跟踪,准确把握当前国际专利制度变革的态势,作好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以负责任和建设性的态度推动《专利法条约》、《专利合作条约》、《实体专利法条约》以及其他国际条约的制定与修改,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专利制度的协调;巩固和加强国际专利事务的交流,探讨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有效模式,广泛开展专利检索与审查、信息化建设、社会服务、文献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双边或多边合作。

    (八)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贯彻专利工作要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方针,尝试建立全方位、多层次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技术进步服务的机制,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的形成。

    ——以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和建设良好的专利保护环境为宗旨,积极探索和推动按需审查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设立加快审查制度,制定明确的加快审查程序;建立系列专利申请的集中审查工作模式,提高审查效率,保证审查标准的一致性;进一步探索适应特殊技术领域发展需要的审查工作方式。

    ——不断探索专利信息情报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深入开展专利信息情报服务工作。一是初步建成基本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专利检索与服务平台,作好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传播工作;二是建立专利信息情报分析报告制度,对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技术领域,进行专利技术追踪,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研究报告,对社会公众关注的高新技术领域,做出专利技术情报分析报告,及时向有关方面及社会发布;三是组织审查员从事国家重大产业政策咨询;四是做好专利信息加工与利用方面的理论研究,指导中介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利用专利信息;五是深入开展企事业单位专利试点工作,加强专利制度的基础知识和专利审批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事业单位的专利意识和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社会公众咨询工作,提高咨询服务质量和水平。整合现有的咨询服务资源,建立和完善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咨询服务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完善与不同用户主体的沟通与交流机制,改善窗口工作作风,通过我局政府门户网站、客户服务中心、信访工作、社会调研等多种方式和手段,为各类用户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咨询服务。

    (九)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积极稳妥地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逐渐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政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构建信息通畅、数据准确、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体系,实现严格、科学和精确管理。

    ——转变管理思路,严格管理责任。通过对世界各主要国家专利局审查状况与发展模式的研究,积极探索适应我局局情的业务和行政管理模式;转变管理思路,注重发挥部门和处室的管理积极性,实现以全局整体目标为核心的积极主动管理;在进一步理顺职能机构的基础上,明确部门管理责任,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提高整体管理效能;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制度,完善行政问责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执行力度,确保管理工作遵循依法行政、规范有序和廉洁高效的轨道运行;强化管理过程的监督与控制,保证党组决策的贯彻和各项工作的落实。

    ——提高业务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加强对各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人均待审量等方面的预测,在建立审查员业务档案系统和审查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实行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增强宏观业务管理的科学性。通过对数据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并研究潜在问题,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同时基于流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改革案源分配与调整方式,实现案源与人力资源的动态配置,提高各级业务部门管理的精确性。

    ——形成以提高审查工作效能为中心的联动机制。建立学术研究、标准解释与修订、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的联动机制。通过收集局内外对审查标准、审查质量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深入研究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解释或修订审查标准,并在审查实践和质量控制工作中检验这四方面工作的不足和相互适应度。以此为基础,实现各项工作的信息共享、联合互动和彼此支撑,进而保证各项专利工作协调发展。

    (十)不断提高条件保障能力

    着力抓好事关专利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增强条件保障能力。

    ——增强资金支持能力。积极主动地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立和完善与专利事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资金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审查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做好“三期”专利审查办公用房的立项、规划和建设工作,到2010年以前,争取新增业务用房13万平方米;在“三期”工程完成前,积极筹措,全力解决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办公用房问题;配合办公用房的增加,做好计算机网络和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关心群众生活,加强职工的健康保健工作,协助职工解决好住房问题以及在职工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其他问题,为稳定队伍、增强凝聚力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十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

    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为专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继续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推进专利事业发展的大局,努力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探索新时期、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大力培育依法行政、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服务公众的优秀公务员形象。认真贯彻党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专利执法监察和行政效能监察,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稳步发展。

    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氛围。引导干部职工增强全局观念,把个人发展与专利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为各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搭建平台、提供空间。大力提倡互帮互助和团结友爱,多渠道、多层次为部门和干部职工创造交流机会,加强沟通与理解,在全局营造出团结进取、健康向上、和谐有序的人文环境。

    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凝聚合力,真抓实干,促进专利工作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专利工作“十一五”规划、建设知识产权强局而努力奋斗!(国家知识产权局)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