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欧合作新框架协定的谈判正式启动,中国和欧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开始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据此间《经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近年来,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迅速。2005年,双边贸易突破两千亿美元大关,达到2173亿美元;今年1月至7月,双边贸易额为1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1.1%。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来源地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地,目前欧盟在华企业超过2.4万家,实际投资达到500亿美元。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此外,中欧在科技、教育、财政金融及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也富有成果,双方还加强了在新型疾病防控、能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不仅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而且也成为中欧发展全面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
今年,中欧贸易总额预计将再上台阶,有可能超过3000亿美元。不久前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第三届中欧工商峰会上,将近500名来自中国和欧盟各国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代表聚集一堂,共商中欧合作和发展大计。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所言,中欧合作硕果累累,中国的崛起不是威胁,而是欧洲的巨大机会。中欧双边经贸这种双向互利、形式多样、全方位、多元化的共赢格局必将带来更多的成果。
文章指出,中欧经贸合作的特色一是双边经贸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欧盟科技发达、在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方面优势明显,而中国以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产业见长,有许多双赢的机会。二是中欧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企业界的合作渠道畅通。三是中欧经贸往来开始深化发展,不仅是消费品、工业品的进出口贸易在快速增长,金融和投资等服务领域的合作也在铺开。四是中欧之间已经并继续建立较高级别的沟通和对话机制,有利于妥善解决彼此间的贸易摩擦,共同促进双边合作。
文章说,现在欧洲人越来越重视发展同中国的经贸关系。据报道,今年以来,一场关于中国经济崛起对欧盟影响的讨论在欧盟范围内热烈展开,欧盟委员会破天荒地首次公开征集意见,鼓励成员国政府、企业、商会、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积极参与讨论,以便对欧盟对华经贸关系进行全面评估。
尽管在欧盟内部也存在不和谐的所谓“中国威胁论”声音,但有识之士认为,简单地设立贸易壁垒不能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欧盟国家应该及早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文章总结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欧加深合作也是顺应发展的潮流。和则两利,合作才能双赢。随着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充实和发展,经贸合作水平日益提高,中欧合作必将迎来更加宽广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