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 中科院鲁甸震区儿童心理援助进行时

发布时间: 2014-09-08 14:46:05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王虔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鲁甸 中科院 儿童 心理援助 震后第一课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王虔)鲁甸地震已经过去,但它带来的伤害仍然存在,尤其是心理上的伤痛。鲁甸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已经蒙上了恐惧的阴影,如何治愈这些受伤的花朵?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吴坎坎老师,介绍了自己参与鲁甸心理援助的实践经验。

“儿童天地”帮助孩子走出恐惧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援助鲁甸工作站在灾区建立了“儿童天地”。“儿童天地”主要是为了在灾区为儿童搭建一个安全稳定的活动场地,开展心理援助。在儿童天地,志愿者们会给孩子进行团体辅导、表达性艺术治疗,开展绘本阅读、趣味英语等活动。在这里,灾区小朋友在游戏中体验快乐情绪,缓解地震后的紧张害怕。

“儿童天地”里的孩子们 图片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吴老师讲了一件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在震区,一个孩子的小伙伴在地震中遇难了,孩子的妈妈告诉他那是因为小伙伴做了坏事。家长的初衷是教育孩子听话,但是让这个孩子内心充满了恐惧。他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小伙伴突然就不在了,害怕自己做了“坏事”也会和小伙伴一样,所以不敢去参加任何活动。志愿者们通过走访和陪伴,最终使他加入了表达性艺术治疗小组,他的第一幅画是“小蝌蚪找妈妈”,画面灰暗,因为他的小伙伴找不到妈妈了。经过志愿者的心理疏导和专业引导,孩子讲出了他的恐惧,在画第三幅画的时候,他画了一只只自由飞翔的蝴蝶。

表达性艺术治疗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吴老师说,有些孩子画树没有根,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因为在心理学上,树的意象一般代表家庭成员。“志愿者们就会问孩子‘会不会觉得没有根这棵树不牢固’‘我们给树画上根好不好’在他们的帮助下,引导孩子们给树填上了根,他们自己也会觉得大树更结实了。”经过表达性艺术治疗,震区孩子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渐渐得到回复。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