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2006年四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5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06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分析报告

   2006年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分析报告 

   200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与三季度预测分析报告

   2006年三季度,宏观调控政策初步遏制了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势头,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消费增长趋旺,物价基本平稳,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投资膨胀的体制基础和宽松的资金使投资反弹可能性继续存在,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过松局面尚未改变,宏观调控仍然面临严峻考验。在四季度以至到2007年,必须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体制改革以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坚持严控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力度不放松,积极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努力调整进出口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使经济运行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宏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 经济增长偏快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针对200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并呈加剧之势、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下半年在经济工作中狠抓政策落实,经济运行的态势表明,宏观调控的初步成效已经显现。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带动经济小幅减速

   2006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反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带动下,工业生产屡创高速,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特别是6月份增长19.5%,增速比上年同月加快2.7个百分点。

   2、货币信贷增速小幅放缓,新增贷款开始出现同比少增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货币信贷投放过多。针对货币信贷高投放的突出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今年两次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贷款利率、发行定向票据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并加强窗口指导。

   3、利率、税收等经济手段初见成效,房地产市场需求降温

三季度,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在回答未来3个月“是否购买住房”,仅有17.5%的选择购买,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1和2.1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前期房价上涨较快的东部地区居民购房意愿下降显著。前三季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6%(9月份为上涨5.3%),涨幅回落2.4个百分点。8、9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连续下降,8月份比7月份回落0.20点,9月份比8月份回落0.17点,结束了今年以来连续7个月反弹,开始出现指数回落。

   4、扩大消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消费市场保持旺势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62元,实际增长11.4%,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三季度,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25.9%的被调查者认为当期收入“增加”,比上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收入感受指数也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达18.5%,比2季度上升了1.5个百分点。另外,居民普遍对下季度收入预期持乐观态度。认为未来收入“增加”的占比为27.5%,比上季度提高2.9个百分点,未来收入信心指数达23.1%,创1999年4季度调查以来的历史最高。     >>>>>>>全文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偏高,投资膨胀的体制基础和宽松的资金使投资反弹可能性继续存在

   1-9月份累计,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然高达28.2%。庞大的在建规模使投资增长的惯性较强。虽然宏观调控政策对新开工项目的准入条件、土地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但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和地方税收的体制、政府对投资有权无责的软约束体制没有根本改变,投资膨胀的体制基础与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矛盾将考验紧缩投资的政策有效性。
   另外,与投资膨胀紧密关联的货币信贷过于宽松问题没有根本改变。

   2、外贸顺差不断创出新高,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宽松局面尚未改变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272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912.3亿美元,增长26.5%,回落4.8个百分点;进口5813.8亿美元,增长21.7%,加快5.7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098.5亿美元,顺差规模比去年同期扩大60%。截至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9879.28亿美元,同比增长28.46%,增幅比6月末的32.37%下降3.91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余额总共增加约468亿美元,比第二季度的增加额760多亿美元,减少约200亿美元。三季度中国外贸顺差再创新高,约为487亿美元,而同期外汇储备增量较之少约20亿美元。这是近两年来首季出现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增加额小于同季外贸顺差的现象。

   3、粗放型盲目扩张所造成的能耗、环保压力继续增大,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出现根本性转变的趋势

   今年上半年,COD排放总量同比增长3.7%;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同比增长4.2%,这和“十一五”规划所要求的每半年下降1%,呈南辕北辙之势。同样,“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耗在2010年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但2006年上半年却不降反升,单位GDP能耗水平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8%。根据经验数据分析,经济只有在接近潜在增长率但不超过潜在增长率的水平运行,经济能耗弹性系数才有可能回落到长期平均线附近的正常水平,目前这种明显偏离潜在增长率的粗放型盲目扩张使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经济增长中结构性矛盾突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难度不断加大。            >>>>>>>全文

四季度中国经济仍将高位运行 稳中回落

   (一)四季度我国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需求基本变化趋势
   1、固定资产投资在政策引导下有望平稳回落

   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不会出现象三季度那样的回调幅度,一是在建规模过大,2006年新开工项目众多。1-9月份,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8.82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在建规模中需要继续施工的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增长惯性将使投资减速有限。二是货币流动性过松必然导致中长期货款增速难以控制,银行追求经营效益的商业化目标将使收缩信贷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约束力有限。三是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宽松。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0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6.45,比去年同期提高16.96点。企业自有资金较为充裕,货币宽松也使企业自筹资金条件较好。

   综合以上分析,在宏观调控政策紧缩和市场自发扩张两力抗衡中,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略高于20%的增速,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6.2%左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7%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增长23.9%左右。

   2、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活跃旺盛态势

   消费品市场四季度将继续保持购销两旺的格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季度增长13.5%,与前三季度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名义增长13.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3、出口增速将较三季度明显下滑

   随着影响出口加速增长因素的减弱甚至消失,四季度和2007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速很可能会出现明显下降,全年出口增速将降低到24.5%左右,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预计进口总额全年增长21.5%,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由此推算,全年贸易顺差近15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左右。

   (二)四季度生产和价格走势

   综合测算,在宏观调控紧缩力度不放松的背景下,2006年四季度GDP增长10.2%,比前三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增长10.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出口增速回落的带动下,四季度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将由前三季度增长的18.2%减速为17.3%,全年增长17.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比前三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全年实际增长16.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受世界经济减速、出口退税率下调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速将出现下降,加上国内投资增速的下降,国内总需求扩展的放慢将减弱工业品上涨的压力,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涨势也将放缓,四季度同比上涨3.3%,全年上涨3.1%,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由于受价格上涨和下跌因素的共同影响,受食品价格涨幅提高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小提高,四季度同比上涨1.6%,全年上涨1.4%,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 >>>>>>>全文

政策建议

   1.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近几个月,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力度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第一产业投资增速也随着投资增速的降低而下降,虽然今年第一产业投资增速一直保持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但第一产业投资在全部投资中的比重仍然很低。应该抓着冬季农闲季节,利用国家财力增长较快、财政节余较多的有利时机,适当增加一些资金投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为农民务工创造更多的机会。
   2.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支持的力度。到目前为止,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是困扰着广大群众的迫切问题。国家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增大对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增加对小城镇和农村医疗、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目前农民工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不到位。调查表明,49.80%的农民工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68.75%的农民工没有任何专业技术。农民工之所以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经济困难、培训费用过高是主要原因。国家增加对这些方面的投入,将有利于降低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近几年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国家对教育和科研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但目前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存在研究课题水平低、重复研究等问题,国家应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的规章制度,加大对科研经费审核、审计工作的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外也考虑调整资金的投向,向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倾斜。
   3.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提高建设资金投入的效率。目前应该继续加快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改变一些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还偏低,使得一些本来无利可图的低效项目能够生存,应该继续适当提高部分资源类价格水平,消除低效项目生存空间,引导社会资金向有利于社会长期发展的领域投资。
   4.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落实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各项措施。制定并落实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完善鼓励境外投资的配套措施、项目核准制度和国内协调机制,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积极发展境外加工贸易,转移部分顺差。鼓励一部分企业把后道加工能力转移出去,带动我国加工设备和上游产品的出口,就近开拓市场。        >>>>>>>全文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