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3美元捡漏的励志故事
3美元小碗拍出222.5万美元,有人质疑是一种布局,元青花炒过了,明清瓷也到一定价位了,接着该是宋瓷了……
然而,也有部分市场拍卖人士持肯定态度,藏家马未都认为,定窑瓷器在古玩市场上并不罕见,只是仿品做得太好,使许多人不敢下手,所以许多定窑至今仍是“漏”。“虽然与很多天价相比,222.5万美元算不上什么,但对于定窑瓷器来说已是天价。”北京匡时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认为,该现象符合业内对市场一贯的判断,即认为老窑会逐渐被市场接受,也说明市场的收藏审美正在提高。而当时在拍卖现场的美国纽约某拍卖公司顾问顾长安也表示:“英国古董商埃斯肯纳齐拍得这件定窑碗,绝对是物有所值。而定瓷其他的精品价格也会抬升。”
捡漏,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很有价值的古玩,而卖家往往不知情。捡漏也一直是古玩收藏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但近年来人们谈到捡漏就“谈虎色变”,然而这件3美元的小碗又一次给那些梦想通过捡漏一夜暴富的投机者带来了自信。甚至有网友表示:“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碗!”
韦永安是个小企业家,也是一位收藏杂家,他根据市场的走势改变收藏方向,玉器、瓷器、象牙、田黄、墨、钱币均有涉猎,利用周末和出差机会,走访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经常会淘回一些“物美价廉”的古董,谓之捡漏。2012年,整个拍卖市场出现调整,他也开始偃旗息鼓,虽然依旧关注艺术品市场,但基本停止“捡漏”。日前,笔者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又碰到了他,“‘捡漏’的机率还是很大的,3美元就是个例子。”韦永安说,“这件瓷瓶非常不错,从纹饰、器型看,肯定是属于乾隆时期的,当嘉庆时期来卖,估计1500元能拿下来。”韦永安最后以1600元的合理价格又一次“成功捡漏”。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3美元的捡漏似乎在收藏圈已是家喻户晓,这让潘家园旧货市场更加火爆,古玩城的生意也有很大起色,北京古玩城商铺老板罗悦表示:“去年不仅没有新客户,以往的老客户也流失了不少,这个月仅半个多月就赚了80多万元。”不过,他认为这可能与国内刚结束的几场拍卖有关,显示市场逐渐回暖。
然而,也有一些藏家很冷静地看待3美元捡漏事件,甘肃藏家张鹏有20多年的收藏经历,无论是天价纪录频创的年代还是市场调整的萧条期,他坚持用合适的价格寻找自己心仪的藏品,对于纽约苏富比定瓷天价背后的捡漏故事,张鹏表示:“这只是个故事,越是这时候,专业知识和经验越是重要,其他都存在很大的偶然性。”
从未中断的淘宝梦
3美元用6年时间赚得222.5万美元是今年拍卖场一件让人津津乐道的事。尽管很多人对于这件定窑“以3美元在旧货市场淘到”的说法不敢相信,但是陶瓷专家陈连勇却认为这种故事并不稀奇。董国强表示:“这故事太励志了,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又要激起很多人抱着捡漏的心态大举砸钱到那些地摊货。”而顾长安说:“其实美国很多车库拍卖的故事都是可信的,东西也是物有所值,只是这样的故事会让一些人做淘宝梦。”
西泠印社特聘鉴定家顾大希认为,“捡漏”在中国并不稀奇,然而,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即使碰到“漏”也捡不了。在中国拍卖的发展历程中,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他本人就经历过。“2007年,上海朵云轩有场古代书画拍卖。那场拍卖有件唐伯虎的人物画,起价8万元。我曾经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唐伯虎画集》看到过,那本画册一共有40幅唐伯虎的作品,如今38幅都在博物馆,流出两张,一张在日本。当时拍卖价格从8万元攀升至80万元,我加价到100万元,另一位买家出价110万元,我直接出价150万元,这场搏斗最终以我取胜。很快,就有人出价1200万元买这幅画,但我没卖。”顾大希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惊心动魄。
早些年,拍场捡漏的故事很多,尤其是行家捡漏的年代,藏家朱绍良说:“行家捡漏时代过去了,现在的买家都太聪明,一件东西出现在市场,很多行家专家都在研究。一件好东西出来不会便宜卖掉,一定是经过几轮搏杀才能买到。以前买10件的钱现在可能就只能买1件。”对此观点,顾大希感触颇深,“现在买到精品就是捡漏”。
欧洲和美洲市场传来的振奋人心的捡漏冲击着国内市场,一件清雍正青花缠枝龙纹瓶在欧洲乡村小拍以无底价起拍,成交价超过3000万元,这让很多人看到了捡漏的可能。事实上,现在英国拍卖行里的机会也很小,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一旦出现具有价值的作品,都难逃买家的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现在很难捡漏,就是在穷乡僻壤好东西基本都被搜刮殆尽,然而,从世界各地传来的捡漏机遇,让更多的人拿着所谓的家传宝贝或者捡漏送到拍卖行,以期获得丰厚的收益,再创捡漏的神话。
(中国文化报•文化财富周刊 供稿)